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乙卯水灾”催生海口古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6: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乙卯水灾”催生海口古塔
海口塔像位沧桑的老人,正寂寞地守望在水乡海口村。
“乙卯水灾”催生海口古塔
碑文记载历史往事。记者吴波

  见习记者李广荣摄影报道

  在高明区荷城街道东面的芳草丛中,矗立着一座“寂寞”的海口塔,屹立在百年水乡海口村之旁。2001年10月,高明市人民政府将该塔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记者探访海口村,听当地人诉说水乡的往事、感受古塔所沉积悠悠人文气息。

  “寂寞”古塔守望海口水乡

  从高明地图上看,海口村位于整个高明的最东面。记者沿着高明大桥桥脚的砂石路进入海口村,走过一片玉米田,再穿过近1米高的萋萋野草,步行近一公里后,终于来到矗立江边的海口塔下,行进数百米,就可以清晰地看到,屹立于海口村尽头的海口塔像位沧桑的老人,正寂寞地守望在江边。

  塔身下,江水连天,烟雾弥漫,阵阵涛声呜咽不绝。如果把高明的地理版图比作一只鼻子尖尖,迎着朝阳栖息的小动物,那么海口村就处于这只小动物的鼻梁上。

  据资料记载,海口塔建于1932年,其造型为平面三角形实心塔,塔高12.5米,塔脚每边长3.9米,塔上三面均书“高明海口”字样。海口塔像利剑一样直插云天,寂寞地指引着过往海口村的船只,塔四周已经完全被野草覆盖,显然,这里已经很久没有人来光顾了。

  碑文铭记水乡旧事

  在海口塔身上,可以看到这样的碑文:1915年,西江暴涨,高明十三围全溃,水浸明城,祸及新圩,半县泽国,民不聊生,史称“乙卯水灾”,灾情惨烈……

  “居住在海口村的64年间,海口村被江水浸是很平常的事。”村中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尽管没有听他的父辈详细讲起过“乙卯水灾”,但他很清楚,当时大水造成“半县泽国”,海口村是首当其冲,村民遭受的几乎是没顶之灾。

  记者在区文化局查到了该塔的资料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高明县十多条堤围先后崩决,大水泛滥浸没半个县城,农民苦不堪言,史称“乙卯水灾”。当时明城园岗村人罗晓枫(时任民初广东省参议会副会长)和旅港商人罗信卿奔走呼吁募捐救灾,很快得到澳门等地募捐的救济物资,雇用十多艘船只运往高明灾区。出人意料的是,由于接壤西江的沧江河河道狭窄,加上船员不熟悉,救济物品被误送至高要金利卸下。

  当时的高明交通以水运为主。就在村民急切的盼望中,发生了遗憾的事情:“江面水网交织,雾水苍茫,一片迷茫之中,导致航员无法分辨高明县境,误入高要金利,卸下救灾物资,驾船而去。海口灾区,不获丝毫享受……”

  民间捐资修塔导航

  民间人士罗晓枫等人得知后,心痛不已。于是,他提出在高明的最东端兴建海口塔用以导航,并立即筹集3000多银元,建起这座海口塔。在塔身三面,刻上了“高明海口”4个大字。

  然而,眼前的海口塔却只有一面可以看到“高明海口”。村中的老人说,当初日寇南侵,驻军九江,海口村村民唯恐其循江西进,入侵高明,计划将塔毁掉,但最终于心不忍,村民干脆就用黑灰抹去了两边的大字,仅仅剩下面向高明这边的大字。

  从海口村望去,高明大桥在远处像彩虹一样横跨西江。随着高明水陆交通的快速发展,海口塔早就卸下了导航的重任。如今它所承载的,仅仅是以上这些抹不去的悲怆故事。

  海口村现已新设航道指引灯,在西江捕鱼30多年的邓老伯告诉记者:“夜晚看航灯,塔都荒废很久咯。”站在塔基上,眺望海口村,耳边是机动船穿梭来往的“哒哒”声,不远处就是横跨两岸的高明大桥,尽管历经70年风雨吹打,海口村依然矗立江边,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