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七成农村劳力转向二三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7:14 大众网-大众日报

  8月的新泰,绿染大地。记者驱车一路翻山越岭,走村串户,无论山区、库区、老区,还是城区和汶河两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面貌,让人耳目一新。

  “县域经济是城乡兼容、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县域连结城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县域经济发展了,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有重要依托和牢固支撑”。市委书记辛显明的一番话,道出了新泰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感受。他们以发展县域

经济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以工业化支撑,城镇化带动,产业化增收,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正在逐步形成。全市74.7%的农村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696元,城市化率达到49.5%。

  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工业主导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新泰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确立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强后劲,快中求好”的发展思路,坚持把固定资产投入的重点放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上,在下大力气抓好招商引资的同时,注意激发内在活力,启动民间资本,聚集生产发展要素,形成了以煤电化、机械电子、精细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六大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开发区和11个中心镇建起的各具特色的民营经济聚集区,吸纳农村剩余劳力16.5万人,年可增加收入20多亿元,工资收入成为相当一部分农民的收入主体。目前,全市发展起年集体收入过千万元的村22个,过500万元的村105个。上半年全市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18亿元,同比增长39.4%;完成第二产业增加值91.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9.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6%和15.5%。1—7月,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71亿元,同比增长37.6%。新型工业的快速发展得以有足够财力反哺农业、回馈农民,支撑和加快了区域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夯实了坚实基础。

  人往城里走,村向城镇移。新泰把城镇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来抓,着力打造区域发展的龙头和平台,使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尽快变“脸”。他们坚持科学规划定位,精心打造生态型、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并特别注意加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城市承载功能。3年多来,先后投资40亿元,用于中心城区开发扩展和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56平方公里,比2002年增加24.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由2002年的36%提高到49.5%。为加快构建中心城市、中心镇和乡村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新泰市重点抓了4个中心镇和7个优先发展镇,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企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增加了城镇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和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2003年以来,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21.4万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696元,比2002年增加1070元。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新泰立足实际,把产业化提升农业、带动农民增收作为重中之重。围绕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蔬菜、食用菌、畜牧、林果、桑蚕五大主导产业。目前,瓜菜、食用菌、林果、桑蚕等播种面积达62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65%,饲养小区176个,规模养殖场3650个。特色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基地+农户”、“协会+农户”、“企业+农户”等多种增收模式在这里遍地开花,发展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50个,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68个。7个大型农产品市场和商贸物流项目,提供了可靠便捷的经销市场,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3万多个。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快与慢,水平的高与低,最终取决于农民的整体素质。新泰通过全国“双基”达标验收后,抢抓机遇,市乡两级投资近2亿元,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布局调整任务全部高标准完成。他们还投资3.6亿元建设新泰一中新校区,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36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2万人,设施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标准。全市建起以市属5处职业学校、农函大、中央电大分校为龙头,20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纽带,912处村成人学校为依托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去年乡村技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4398个期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6.4万人,占全市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5%,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