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苏联出兵之后中共对东北的争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8:20 人民网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苏联出兵东北,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创造了“千载一时之机”。8月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八路军挥师出关,展开了对东北的争夺。

  延安总部在18小时内连发七道命令,八路军挥师出关

  1945年6月10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指出:“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占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巩固的基础。”苏联出兵东北,为中共夺取东北提供了“千载一时之机”。

  8月10日午夜至8月11日晚6点,18个小时之内,朱德连发七道命令,其中有三道命令是直接配合苏军作战的。8月11日上午8点,朱德发布的第二号命令说: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敌伪投降:一、原东北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中进发;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四、现驻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随后,朱德又签发了第三号命令:为配合外蒙古军队进入内蒙及绥热察等地作战,并准备接受日、“蒙”敌伪投降,我命令:一、贺龙所部由绥远现地向北行动;二、聂荣臻所部由察哈尔、热河现地向北行动。

  8月11日11点,朱德发布第六号命令:为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及朝鲜境内作战,解放朝鲜人民,华北对日作战之朝鲜义勇军司令武亭,副司令朴孝三、朴一禹立即统率所部,随同八路军及原东北军各部向东北进兵消灭敌伪,并组织在东北之朝鲜人民,以便达成解放朝鲜之任务。

  8月11日,中共中央致电晋绥、晋察冀两个分局,命令他们:苏联红军不日可占领哈尔滨,外蒙古军队已经南下林西、突泉,我绥远部队务必全力歼灭傅作义之东进部队,晋北、平北、冀东三区部队务必迅速分兵北进,迎接外蒙军队及苏联红军。

  同一天,蒋介石却发出要八路军停止前进,不许擅自行动的命令。显而易见,国民党要同我们争夺胜利果实了。对此,8月13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大会上形象而生动地说:“桃子该由谁摘?这要问桃树是谁栽的,谁挑水浇的。蒋介石蹲在山上一担水也不挑,现在他却把手伸得老长老长地要摘桃子。他说,此桃子的所有权属于我蒋介石,我是地主,你们是农奴,我不准你们摘。”毛泽东接着说:“我们对蒋介石说,你没有挑过水,所以没有摘桃子的权利。我们解放区人民天天浇水,最有权利摘的是我们。”

  8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批准了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麦克阿瑟的第一号命令,宣布满洲敌军只能向苏联政府军队投降,中国其他地区的敌军只能向蒋介石政府军队投降。为了驳斥这一无理要求,朱德立即向苏、美、英三国发出说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有权按照有关国际文件接受被其包围的日伪军队的投降,对麦克阿瑟的命令表示抗议。

  根据延安总部的命令,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指示所属各部:第十二、十三、十九军分区迅速夺取张家口、张北、多伦;冀热辽军区主力一部立即向辽宁、吉林挺进。

  8月18日下午,第一批赴东北的干部集中到中央党校。刘少奇在欢送会上指出:我们还是决定派军队去东北,能走的先走,能快走的先到。等到了热河,要睁大眼睛看一看,能进东北就进去。以后再抽调些军队和干部去东北,不是几千,而是几万。“一切要看情况,有空子就钻,铁路不能走就跑路,大路不能走走小路。日本人垮了,满洲皇帝溥仪捉到了,苏联红军走了,国民党还没有去”,所以,“你们要赶快去抢”。

  8月19日,刘少奇为中央起草了一项指示,指出:“山东干部与部队如能由海道进入东三省活动,则越快越好。”根据这一指示,山东军区派吕易带领一个排作为侦察部队从烟台乘坐汽船到达位于辽东半岛的庄河,并占领了庄河县城。随后,吕易带领部队向大连前进,在大连市郊遇见了苏军。吕易说明身份后,苏军一名少将同他们进行了“非正式接洽”。

  根据吕易带回来的报告,同时考虑到从胶东经水路到东北较为方便,刘少奇指示山东分局,命令他们抽调4个师11个团,共1.5万至3万人,由萧华率领,于“即日分散”从海路进入东北,不用八路军番号,而用东北义勇军或东北其他地方军名义。此外,刘少奇又电告华北各地准备去东北的干部,应“即日集中启程”。而且,他还准备从延安等地再抽调1000名干部去东北,以“进驻乡村、小城市及红军尚未占领之中等城市和交通线,去发动群众,壮大力量,建立地方政权,改编伪军,组织地方武装”,尽快在东北占据优势地位。

  几乎同时,蒋介石下令组建了国民党东北行营,任命熊式辉为行营主任,并任命了东北9个省的省长(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将东北划分为9个省),准备接管东北的行政权。此外,蒋介石还任命蒋经国担任特派员,以国民政府经济谈判代表的身份赴长春同苏联进行经济合作谈判。实际上,自8月中旬以来,蒋介石就命令国民党军队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华北推进。其中,傅作义部沿平汉线已逼近张家口。为了延迟蒋军向华北和东北推进,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发起上党战役,晋察冀军区举行了平绥战役。

  苏军鉴于东北的复杂形势,也急于同中共取得联系。9月14日,后贝加尔方面军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派他的代表贝鲁诺索夫中校,在曾克林的陪同下乘专机抵达延安。

  当时,中央政治局正在开会讨论向北发展的方针,急需了解东北的情况,曾克林的到来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刘少奇据此提出,为了争取控制东北,中央准备派大批干部和部队到东北去工作。为此,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东北局,彭真为书记。9月15日,彭真、陈云一行乘苏军专机飞赴东北。在彭真一行离开延安的当天,刘少奇电告各中央局,明确中共对东北的任务是“坚决地争取东北,在东北发展我党强大的力量”。为避免引起美蒋的觉察,刘少奇还特意嘱咐,派往东北的干部不要带武器,一律穿便装,打扮成劳工模样。

  远在重庆的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决策深感“欣慰”。9月17日,毛泽东致电中央,说重庆的“友人(苏联)和我们的意见完全一致,希望力争东北,时机要紧,万勿失机”。毛泽东还建议,让吕正操率一至两个团“兼程北进”。

  当天,刘少奇也起草了一封致毛泽东的电报,提出:“东北为我势所必争,热、察两省必须完全控制。红军在东北现已开始撤退,据说在十二月初将撤完。内蒙红军即将撤退,已三次要求我接防德王府、百灵庙一线。”在此情况下,“我之战略部署须立即加以考虑”。

  这就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刘少奇建议:在冀东、热河布置重兵,除现在已派往东北的部队外,还需在冀东集结5万以上的部队,以便在苏军撤退时抢先进入东北。因此,从现在起就应该调集10万至15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同时,将长江以南的新四军主力转移至江北,让出江南8个解放区。至于新四军主力的去向,要么直接调到冀东,要么调到山东,然后从山东抽调10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为此,刘少奇提出建立冀热辽中央局,由高岗、李富春负责,陈毅、林彪或徐向前指挥军事。

  为什么要这样部署?9月18日,刘少奇在一份电报中作了如下解释:满洲四周连接苏联力量,南面旅(顺)大(连)又系苏军军事管制地带,“故我们如能控制热、察及冀东,在满洲沿海又配置数万兵力,即可阻止蒋军进入满洲”。

  刘少奇提出的这一战略方针,完全符合毛泽东的意图。所以,毛泽东和周恩来回电同意中央力争东北的方针,说东北及热河、察哈尔控制在手,加之全党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他们建议:“苏南、浙东、皖南主力迅速即开,冀东屯兵五万,并成立冀热辽中央局及军事领导机关,人选请你们定。”

  接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回电后,刘少奇立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他说,我们的方针就是力求控制热、察两省,控制东北。“搞得好,苏也可掩护我们。仅有苏联帮助,不成功。要我们有决心,有坚决行动,舍得把其他地方丢了,以保障这一块,才有可能。”

  方针确立后,刘少奇随即对部队的调动作了具体部署:山东首先调6万人,3万去东北,另外3万开至冀东。由李富春任冀热辽中央局书记,林彪为司令,萧劲光、李运昌为副司令。继彭真到东北之后,再派5万人,加上各地选送的100个团的干部,以便在东北组织10万人的武装。

  9月10日,中共中央命令山东分局立刻抽调5万人,马不停蹄地赶往冀热辽。刘少奇对山东分局的领导说:“中央是完全依靠你们及山东的部队和干部。原则上以山东全部力量去完成这个任务。其他各地加以帮助。望你们全力执行,越快越好。”当天,山东分局就派萧华率领部分干部、万毅率领8个团向东北挺进。

  萧华率领山东军区1000多名干部于9月下旬到达安东(今丹东),这是除冀热辽部队外最早到达东北的一支部队。10月中旬,沙克率领冀中军区1500人到达锦州,吕正操率领晋绥军区一个团抵达沈阳,万毅率领山东军区滨海支队3500多人先到沈阳,然后向吉林挺进。下旬,罗荣桓率领山东军区机关及直属部队4000多人从胶东龙口渡海在庄河登陆,吴克华率领胶东军区第六师及第五师一部共8000余人也到达营口。(《党史博览》授权人民网发布,请勿转载)

  【1】【2】【3】【4】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