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专家推测:我国在简牍时代即有“造纸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8:35 新华网

  新华网兰州8月23日电(记者张泽远曹志恒)就像使用纸张时代必须要有造纸厂一样,考古专家推测,在中国古代使用简牍的时代,也有大量制造简牍的机构,类似于现在的造纸厂。

  在位于甘肃敦煌以南62公里的悬泉置古遗址,中国考古专家于1992年发掘出了35000多枚汉简。最近记者了解到,有关的考古报告即将完成。主持这项考古行动的国际简牍学会

会长何双全说,出土的所有简牍中,有文字的简牍只有23000多枚,其他类似于没有写字的“空白稿纸”则有11000多枚。

  “使用量那么大,没有专门的工厂制造怎么行?临时制作来不及。”因此专家判断,在简牍时代,应该有专门生产空白简牍的机构,类似于现今的“造纸厂”,由内地通过驿站,将这些空白简牍发往边陲地带。

  在悬泉置发掘出的简是木头做的,其中一部分是由胡杨、红柳等沙生树种做的,显然这些汉简是当地出产的,但还有不少松木、竹子材料制作的简牍。“松木、竹子汉简显然不是当地产的,要从外地运进。很明显,内地专门有加工木简的作坊。”何双全介绍说,简牍时代,正规书的印刷,木简长度应相当于现在的30-57厘米长,宽是1厘米;一般的行政公文,宽度在1—1.2厘米。(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