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车检站虚假检测内幕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08:39 法制日报

  导读

  为遏制“马路杀手”把关的机动车检测站,在广东省的部分地区,却为部分问题车打开了方便之门。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两次对东莞、江门两家机动车检测站分别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这两家检测站存在虚假检测、检测走过场和假造检测结果等严重违法情况。

  记者调查发现,检测站之间的恶性竞争,导致他们为了笼络客户不惜“放水”,而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市场化过程中,监管没有跟上。

  本报记者 游春亮

  “当时有4辆车进了检测线,我送去的车经检测合格,签章人员也盖了章,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二十多名调查人员赶到了检测站,我当时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呢?”8月22日,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某汽车维修厂送检员阿波(化名),向记者描述执法人员要求重新检测车辆的情景时,好像还没有回过神来。

  检测站虚假检测当场被抓

  阿波所说的“大事”,实际上就是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执法人员的突击检查,这是继东莞华辉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华辉检测站)虚假检测案后,广东省质监局调查的第二个违法检测案件。

  8月2日下午2时10分,经常来往于检测站和维修厂之间的阿波,像往常一样,开着一辆待检车辆来到该区新会大道的南安检测站。20分钟左右,阿波送去的车完成了全部检测过程,当他正准备离开时,被突然来到的执法人员截住,要求重新检测车辆。

  另一位当时在现场的送检员告诉记者,稽查大队来的时候,南安检测站刚好对其中2辆车做完了检测工作,并出具了检验合格报告单,交通部门的驻站签章人员也已经盖章放行。但稽查人员在随后的复检中,发现这两辆车根本不合格。其中车牌号为“JK69××”的车辆,制动、侧滑、底盘输出功率、灯光等四项检测指标都不合格。

  记者从江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了解到,该局经调查发现,南安检测站的确存在着严重的虚假检测情况,除广东省质监局稽查执法人员当场查获的两例虚假检测外,南安检测站负责人自己承认,还有130辆“带病车辆”曾经通过了检测。

  据南安检测站内部一位技术人员透露,今年以来,南安检测站至少有千辆以上检测合格的车辆,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事发前,南安检测站一直设有驻站签章点,但所有虚假检测都得到了签章点的盖章认可。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驻站签章点是监管部门设在检测站里的监督和最后的把关机构,每辆汽车都必须经过签章、盖章后才算检测过关。但调查结果表明,虚假检测逃过了签章这一关。

  为笼络客户不惜“放水”

  南安检测站虚假检测在广东并非个案。早在两个月前,广东省质监局稽查执法人员在东莞也进行了一次类似的突击检查行动,目标是东莞华辉检测站。

  稽查执法人员发现,华辉检测站有的检测设备成了摆设,根本就没使用,开关上布满了灰尘。另外,该检测站电脑中储存的受检车辆图片,拍照时间间隔非常短,有的检测报告中“外检”项目还是空白。

  在突击检查之前,广东省质监局曾派出执法人员来到华辉检测站进行过前期的秘密调查和监控。在随后短短的7个小时时间内,执法人员对上线检测的157辆机动车的车牌号、车型和进出时间用摄像机进行全程拍摄和记录,发现相当数量的机动车上线检测时间非常短,大约只有标准检测所需时间的五分之一。

  据华辉检测站总经理尹某交代,他们在检测站的电脑检测线上安装了一套可以自动生成合格检测数据的电脑计量作弊检测软件,操作非常简单,只要输入一个指令,就可以在各个检测项目中自动生成对应车辆规格和各项检测合格的相应数据。也就是说,受检的车辆不管车况怎么样,只要一输入指令,都可以轻松地通过检测。为此,诸多“马路杀手”都顺利过关了。

  据了解,东莞市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有20家左右,激烈争夺全市大约100万辆机动车的检测市场。在激烈的竞争下,不少检测站为了笼络客户,就不惜在检测中“放水”。

  据华辉检测站的总经理尹某反映,东莞的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机构,使用电脑检测作弊软件的并非他一家,这种现象已成为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行业性问题。

  恶性竞争催生虚假报告

  检测站为什么胆敢大放安全“闸门”?其背后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利益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江门市,所有营运车一年内都必须经过四个季度的综合性能检测,俗称“季检”。每一辆车的“季检”都要遵循着这样一条路径:在“季检”来临前,车主把车子开到维修站维修和保养,再由维修站的“送检员”把车子开到检测站检测。检测费一般是大车每次260元,小车每次220元,这笔费用由维修站代交。大部分车主并不参与检测,一般由维修站直接与检测站发生业务关系。这样一来,维修站成了检测站需要笼络的客户。

  目前,江门市新会区拥有两家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分别是南安检测站和江门市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第二检测站(下称江门第二检测站),均为民营检测站。而江门市新会区各类汽车维修站目前有32家,它们成了两家检测站竞相争取的客户来源。

  据记者观察,上述两家检测站目前在人员配备、技术设施上都相差无几,按理说优良的服务是他们竞争的重点。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质监部门的调查,出具虚假报告,“方便”维修站成了两家检测站的竞争手段之一。

  新会区一位维修师傅解释说:“如果检测不过关,维修站就得返修呀,谁也不希望出现这样的事情。因为返修就等于要追加维修成本,维修站就挣得少了。所以哪一家检测站容易通过,我们就去哪一家。这已成当地维修行业的一种潜规则。”

  两套系统并行不利监管

  据业内人士介绍,机动车检测在我国原本一直是个政府垄断的行业,近年才实行市场化、社会化改革,由于监管措施跟不上,这道安全闸门遭到严重的侵蚀。

  “完全社会化、市场化是个漫长的过程。目前,我国车检市场同时存在着垄断和恶性竞争两个极端,正是这两个极端要素导致车检市场的混乱。”东莞市一位车检公司经理向记者透露了车检站存在虚假检测的背后原因。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交通部门开始有计划地在全国公路运输和车辆管理系统筹建汽车检测站,检测内容以汽车安全性为主。到1997年,交通部门在全国已建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近千家。

  最终,我国车检行业形成了两类检测系统:一是原来由公安车辆管理系统监管的机动车安全性能的年检(一年一次);二是原来由交通系统监管的营运车综合性能检测(一般为一个季度一次)。目前,两个检测系统互不干涉,也互不承认。在检测市场化前,重复检测、乱收费是当时车主反映最多的问题。

  “原来车检站是交通部门下属的企业单位,每年所得的利润都得上交上属单位。可以说,在车检行业,交通部门既是‘运动员’,也是‘裁判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目前江门市每个市、县、区的交通部门都设有自己的检测站,本地车辆被严格要求在本地检测,这就导致了检测行业的绝对垄断模式。

  车辆检测造就了巨大的利润空间。就江门市而言,一辆普通的营运车,每年两项检测费用加起来在一千一百元左右,而该市目前仅仅营运车就有数万辆之多。显然,车检的利润非常丰厚。

  本报江门8月22日电

  编辑手记

  残酷的竞争最终影响到了检测的严肃性和严格性,这一状况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存在。带病车辆“合格”上路,无疑对公众安全埋下了隐患。

  目前车检市场还是个“残缺的市场”,更多人的加入,只会变得更混乱,因此,急待规范、净化。然而,单单依靠主管部门的监管未必能达到长期效果,要想真正规范市场、净化机动车检测市场,除正常的、合法的监管手段外,政府部门要少一些干预,一些利益相关部门最好能真正保持中立的立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