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别让“丁俊晖”遮住了“邹春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3日11:08 浙江在线

  8月22日新华网报道,最近,辽宁省锦州市传出了一条令广大家长和教育界颇为震动的新闻:为让儿子冲击围棋职业段,一位父亲竟让11岁的儿子退学练棋。而这位父亲说,其实在当地,让孩子“退学冲段”他不是第一例,仅自己知道的就已有四五例了。

  这些家长一定看到了孩子成功后的辉煌成就,这就好像“台球神童”一样,一朝成功,社会荣誉和金钱报酬滚滚而来,“丁俊晖杆中自有黄金屋”、“丁俊晖将来收入直追姚

明”,成为“另类成才典型”。

  打破传统的成才标准,让更多天才少年脱颖而出,这种观点有道理。所以,前有丁俊晖、韩寒,后面就有源源不断的追随者如期而至。因材施教没有错,问题是谁能保证你的孩子就能是“天才人物”呢?

  什么是天才?莫扎特天生就能作曲,六岁就能以钢琴家身份在巴黎巡回演出,这是天才!毛泽东中专毕业,却能在军事、政治、文学、书法等领域雄视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也是天才!可现在,评奖满天飞,如果一个孩子仅仅在某一非官方评选中得到了某某奖励,表现出了特殊兴趣,就认定孩子是天才的话,这是不是一种“天才虚妄”和“判断迷失”呢?因为天才很多年才出一个,而“学艺逃学”的孩子已经前赴后继有四五位了!――我更愿意用“偶像的迷失”和“成才的急功近利”来看待这种所谓的“另类培养”。

  天才也需要非凡努力,《伤仲永》里面的“泯然众人矣”就源于家长的名利开发和舍本逐末的教法。正是汲取综合性知识的黄金时间,却让孩子过多接受专业性开发,从左、右脑的功能发育而言,这种过早专业开发会限制、忽略孩子的全面性思维的形成,不利于孩子左右脑均衡发展,不利于孩子形成知识性、社会性的复合型素质。实践证明这样的培养是失败的。丁俊晖成名后就表示很想读大学。而且他反复强调自己的成功很有风险性,不要盲目模仿。

  只看到了成功,而没有看到不成功和失败,结果肯定是非常惨烈。这就是笔者提醒的“邹春兰悲剧”。曾经获得过全国举重冠军的邹春兰,因为文化程度非常低,缺乏生活技能,“全家蜗居在5平方米的小屋,生活艰难,依靠在澡堂为人搓澡为生”。她曾经的辉煌和今日的不容乐观更在告诉人们,脱离了文化底蕴的支撑,所谓的成功只能是昙花一现,没有持久力。虽然有人曾在这种“过度开发”中得到了成功,那只是个案,可更多人却在淘汰中失去了“继续升级”的可能性,而成为“功利开发”的牺牲品。

  让功名回归功名,教育回归教育;让成人意志回归成人意志,少年快乐回归少年快乐,而不要用好心的错位和拼凑误导孩子,违背教育规律,使孩子成为牺牲品!

作者: 刘克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