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美驻外使馆有点像监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0:00 环球时报

  

美驻外使馆有点像监狱
美国驻印尼使馆戒备森严。“新德里保安最严密的地方不是总统府,也不是国防部,而是美国驻印使馆。”《环球时报》驻印度记者刚到新德里,当地媒体同行就这样向他介绍。其实,不仅是美国驻印使馆,遍布全球的美国使领馆个个都是铜墙铁壁、戒备森严。围墙、电网和混凝土隔离桩,再加上荷枪实弹的军警,几乎成了全球各地美国使领馆的标志。恰如一些印度朋友所言,强大的美国可以把触角伸到世界各个地方,但是,他们的外交人员却只能在一个专为自己而建造的“监狱”里工作、生活。

  印度:“保安最严密的地方是美国使馆”

  本报驻印度特派记者陈继辉报道:美国驻印使馆和其他诸多使馆一样位于新德里和平路的使馆区,与中国驻印使馆也仅是一路相隔,这里的自然风景非常优美,离印度中央政府各要害部门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然而与其他使馆庭院式风格不同的是,美国使馆更像是一个戒备森严的堡垒:除了朝向中国使馆的一侧是条交通干道、能够允许车辆通行之外,其他三面有门口出入的道路全部被混凝土隔离桩堵死。大批的警察部署在使馆外围,每个拐角还有用沙包和钢板堆成的据点,黑洞洞的枪口伸在外面,让人觉得有些不寒而栗。

  记者还没有走到隔离桩跟前,一名警察便迅速走了过来,表示“请绕道而行”。在多次协商未果的情况下,记者无奈出示了印度新闻局颁发的记者证,这名警察请示了上司后表示允许记者走这条路到隔壁街区,但必须把相机留下,因为此处不准拍照,以防止被恐怖分子利用来“研究地形及安保漏洞”。在这条小路上可以感受到道路两旁的明显差别。右侧的法国使馆围墙外面是一片干净平整的草坪,既没有明显的警戒措施,又没有警察或保安巡逻。

  在短短不过几百米的路程中,记者至少遇到了5次不同警察及保安的盘问,当这些警察看到记者证上的中国国籍时都普遍松了一口气,同时再三告诫:把镜头盖盖好,不要打开相机,不要从任何角度拍美国使馆的任何照片。

  美国人在印度似乎很难找到安全感。他们为了安全,只有把自己隔绝在一个小圈子里,甚至是小孩上学、日常购物也全都是在使馆内部解决,很难享受到正常的生活。

  肯尼亚:美国使馆附近的地皮卖不出去

  本报驻肯尼亚特约记者肖水报道:前两天,记者驾车沿着一条双向单车道的小路向联合国内罗毕总部驶去。没想到,刚走出没多远,一向平坦的路面突然出现了两个高高的水泥路障。正在奇怪好好的路面为什么突然修起这么两个大路障,同行的同事说了一句,“肯定又是美国使馆干的好事”。

  转眼向右侧看去,果不其然,顺着这条小路修筑的美国使馆两重铁栅栏门中间又多了一道一米来高的水泥墩。仔细一看,这刷着粗粗的黄黑色条纹的水泥墩是一种可升降的路障。记得刚来时,同事就告诉记者,以后到联合国内罗毕总部办事时,尽量快速将车直接驶入联合国院内,不要向马路对面的美国使馆张望过久,否则会引来麻烦。还有一次几位国内来的朋友在参观总部时,隔着马路向对面的美国使馆举起了相机,没想到不一会儿,就有几位警卫走过来要没收他们的相机,直到他们当面删除了相机里的美国使馆的照片才算完事。

  据知情人介绍,尽管从外表看,美国驻肯尼亚使馆只不过是两栋三层高的普通小楼,但那小楼和绿绿的草坪底下却另有乾坤。据说,美国使馆的地下建筑面积要远远大于地上的面积,那里不仅有核心的办公区域,还有一个功能齐全的生活区,包括商店、医院、图书馆等。如果再次遭到恐怖袭击,使馆内部人员完全可以转入地下,在那里工作生活相当长一段时间。据当地朋友介绍,到这儿来工作的外交人员都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整天憋在大墙里,准得出毛病。

  原来的美国大使馆位于内罗毕市中心,1998年曾遭遇汽车炸弹袭击,造成46名使馆人员丧生。2003年,美国新使馆搬到了现在的位置,这儿是内罗毕市区内环境最好的,许多国家的使馆都建在这里。不过,由于美国使馆的迁入,该区域的地价却有了相反的变化。一些原本想在这里买地置业的人缩了回去,因为他们一想到1998年的那起爆炸事件,就不敢与美国使馆为邻了,靠近美国使馆的那几块地就这样一直荒着。

  英国:美国使馆附近的民众忍无可忍

  本报驻英国特约记者寇维维报道:美国驻英国伦敦的大使馆位于伦敦市中心,面向风景秀丽的海德公园,背靠著名的购物中心牛津大街,它是美国在全球最大的驻外机构之一。

  最初,美国驻英大使馆以十分开放的姿态出现在伦敦人面前,这里不仅举办音乐会,图书馆也向公众开放。但在1966年,越南战争在伦敦触发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民众将目标对准美国大使馆,投掷石块和杂物。此次事件之后,美国大使馆就不再对公众开放。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驻外机构陆续遭到一系列袭击,美国驻英大使馆也相应加强了安全措施。“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使馆周围的道路全部用一米多高的黑色水泥墩隔离,使车辆无法通行,以防止汽车炸弹的袭击。水泥墩里面,是同样高的金属网。再里一层,才是有四五米高的金属栏杆外墙。栏杆里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据说大使馆的各层楼都安装了多个摄像头,无论站在使馆的哪个角度,都有几个摄像头在同时“盯”着你。带记者一同前去美国大使馆拍照的朋友开玩笑地说,“让我们祈祷今天晚上不要发生任何事情吧!否则我们俩就会成为首先被追踪的目标。”

  虽然美国大使馆的安全措施已经像铁箍一样严密,但使馆的负责人还是对这里的安全程度不够满意。有英国媒体报道说,美国大使馆曾经和英国王室接触,希望将使馆移至原戴安娜王妃生前居住的肯辛顿宫,女王拒绝了美国大使馆的要求。美国大使馆事后否认了这一说法。就在上个星期,《泰晤士报》又传出,美国大使馆获得英方许可,将从今年十月份开始在使馆周围大规模修筑安全设施。这项新计划将花费600万英镑的巨资,在伦敦市中心打造一个像巴格达一样的“绿区”。这个计划一出台,周围民众纷纷抗议,称美国大使馆安全了,可他们却更不安全了,因为这项安全计划没有将他们的住所包括在内。一旦遇到炸弹袭击,他们脆弱的居所将成为美国大使馆的“殉葬品”。一位女士表示,如果附近居民建筑不在安全区范围内,她将不得不每天在恐惧中睡去。“这里的安全措施只是为了美国,而不是周围的居民。”另外一位居民抱怨说,美国大使馆将他们所受的威胁转嫁到了周围民众的身上。

  沙特阿拉伯:美国使馆的警卫有三道

  本报驻沙特特约记者齐水墨报道:美国驻沙特大使馆位于利雅得市西部的使馆区内,独占一个街区。使馆被上百个长约1.5米,宽约30厘米,高1米的水泥墩子团团围住,使馆的围墙高耸,拉上了高压电网,警备森严。使馆的警卫分三道。第一道是沙特军警,在使馆的大门外。大使馆所在的街区被完全封闭,街区口被水泥墩子拦住,停着警车和装甲车,堆着高高的沙袋,车辆要想进入必须通过沙特军警的严格盘查,并按照水泥墩子隔成的路线走“之”字形缓缓进入。但是一般人只能步行进入,开车是不允许的。第二道是进入使馆后,由携带轻型武器的保安把守,共分两道门,均有严格安检,包括脱鞋检查。来访者必须由被访者亲自出门来接,不许携带手机、电脑和照相机,并且要留下证件。第三道由美国海军陆战队员把持,他们拥有一定的重武器。

  美国驻沙外交官全部住在使馆区或者是周边戒备森严的小区内,使用车辆也与其他国家外交官不同,是普通牌照,而非外交牌照。这是担心恐怖分子跟踪或者破坏美国使馆车辆。面对严格的安保措施,许多美国外交官表示,为了安全他们只能严格遵守规定,好在他们的任期通常只有一年,而且不带家属。只要熬过了这一年,说不定还能升个一官半职。

  由于近一年多来沙特的安全形势有了好转,美国驻沙特外交官员的神经已经大大放松,他们终于可以出来透透气了。他们开始出现在使馆区外举行的各种使团活动上,有时也会在周末驾着私车去一些相对安全的地方购物逛街。不过,这样的好景能维持多长时间,眼下还很难说。▲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