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付费制平息“污泥战”污泥处置由政府买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1:00 重庆晚报

  

付费制平息“污泥战”污泥处置由政府买单(图)

  长寿区马家沟垃圾处理场,相关部门领导在调查污泥处理情况

  本报独家报道和连续关注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难题,终于得到解决。市发改委、财政局共同制订方案:接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垃圾处理场可收费。该方案已获市政府同意

。昨日,收费标准公布并执行。

  目前,我市23座区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均产生污泥188吨,但由于运营体制的经费矛盾,这些污泥处置一直受阻(本报曾作连续报道)。

  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垃圾处理场产生的渗滤液处置,我市现在实行的模式是:互相处理、互不付费。由于种种原因,部分垃圾处理场拒绝接收污泥。

  每吨收费

  最高80元

  为了解决污泥处置问题,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共同制定《关于加快推进三峡库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工作的意见》,并首次提出付费制。

  垃圾处理场接收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以根据含水率不同,分三个等级,每吨收取60元至80元的费用。

  污泥处理费

  政府来买单

  污泥处理费用怎么解决?据称,这笔费用将由政府买单。

  根据《意见》,区县污水处理厂污泥所需处理费由市财政补助给污水处理厂。主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的污泥、渗滤液处理费用均由业主各自承担,市政府将在核定补贴费用时纳入考虑。

  污泥干化

  将来变水泥

  据了解,我市在今后一段时间将推进污泥干化处置项目建设,研究资源化方案。以垃圾处理场填埋污泥的处置费补助标准为限额,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因地制宜地推进污泥转化为水泥熟料、火电厂燃煤填充料、替代制砖粘土、土壤肥料等资源化工作。

  市市政委将与市经委联手,在万州、涪陵、长寿、江津等地分别选择堆肥、水泥原料、制砖或其他资源化方案试点。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价格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污泥处置。

  新闻链接

  本报一路关注

  ■5月15日,本报以《“污泥战”引发首次环保问责》为题,报道了副市长余远牧在市环委会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我市一些垃圾处理场拒绝按协议接收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导致大量污泥得不到及时处理。余远牧要求市政府督查室、市监察局展开调查,并启动环保问责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5月16日,本报分别以《污泥不治污水处理系统将崩溃》、《收了污泥形成大片沼泽地》为题报道了“污泥战”最为突出的长寿区的情况。

  ■5月17日,本报以《污泥能处理就是缺资金》为题,采访市市政委副主任王志飞剖析污泥处理的难处。

  ■5月18日,本报以《垃圾处理场须无条件接收污泥》为题,报道了市政府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人约见本报记者,并出台工作通知,要求垃圾处理场无条件接收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情况。

  ■5月23日,本报以《黄奇帆、余远牧批示专题研究污泥处理难题》为题,报道了两位市领导对本报“污泥战”报道作出的批示,以及受黄奇帆、余远牧两位市领导的委托,市政府副秘书长程志毅率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赶赴长寿区,协调解决污泥处理问题的情况。

  记者邓全伦李伟/文张质/图网络编辑:李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