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农家父女走出“乡村版长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2:50 杭州日报

  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是个依山傍水的小村落,今年夏天,小村落里出了“大新闻”:村民姜明骑着摩托车,带着17岁的女儿万里寻访红色记忆,上六盘山,访红军“会师桥”,穿过八百里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唐古拉山到西藏……

  抛开农活,“不务正业”去“长征”,不仅村民非议连连,就连自己的妻子也理解不了。42岁的姜明却有自己的想法:让女儿过一个有意义的暑假,为自己了却多年的心愿。

  启程:怀着儿时的梦想和教育的目的

  姜明在村里开有一间摩托车修理部,铺面不大,生意却挺不错。前不久,村民们发现生意一直红火的修理部“关门大吉”了,一打听,才知道姜明带着女儿去寻访红色记忆了。

  姜明心中有个难舍的历史情结,打小时起,他就特别崇拜朱德总司令,时间越久,对朱德了解越多,情结也就越深。“寻访红色记忆,是为了了却自己的心愿,更想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女儿。”姜明说。

  今年7月6日是朱德逝世30周年的纪念日,姜明决定把启程的日子定在这一天。他把打算跟女儿雷澄(随母姓)一说,女儿就满口答应了。

  父女俩想法一拍即合,两人都很激动,为了把计划变为现实,父女俩潜心研究起了“路线图”。7月1日青藏铁路开通,两人决定把西藏拉萨定为此行的终点站。接下来几天,父女俩埋头在地图册里,以当年革命战争时期的一些重要革命老区为主线,精心设计了“路线图”,算下来,总计行程有1万余公里。

  地图册、照相机、冬衣、药品、整套的摩托车修理工具……一切准备就绪,7月6日早晨,习习晨风中,父女俩出发了!

  前行:困难重重,他曾经想过放弃

  车轮在飞转,家乡在远离。出行前,姜明父女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可行程中一再遭遇的困顿,还是超出了他们的想像。

  7月17日,父女俩进入昆仑山脉,准备穿越可可西里。海拔不断增高,高原反应也开始出现,两人的体能消耗也越来越大。“摩托车开着还好,可一停下,高原反应就来了,头疼、胸闷、呼吸困难,感觉就像要窒息,快要熬不过去了!只一心想着快点离开那鬼地方!”

  欲速则不达。让父女俩始料不及的是,摩托车也开始“缺氧”了:任你怎么急,它就是跑不快,动力还不足平时三分之一。

  这时,天气也开始“欺负”父女俩。那真是说变就变,眼前明明是晴天,可午后只见天空飘过一片云,一眨眼工夫,就见天上乌云密布,接着就有蚕豆大的冰雹劈头盖脸地打下来,只听头盔上“劈里啪啦”地作响,环顾四周又无躲避之处,两人只好冒着冰雹继续前行。

  当晚9点多,过了长江源头沱沱河大桥时,父女俩身心俱疲,住进了一位藏民家中。女儿很快进入了梦乡,可姜明却备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头疼欲裂,心跳特别厉害。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他的脑际,“我今晚难道会死在这里!”姜明挣扎着起身去了500米外的青藏铁路救助中心,吸着氧,才慢慢缓过气来。

  想着第二天就要翻越“雄鹰都飞不过去”的唐古拉山,姜明第一次有了畏惧的感觉:现在这个样子,要翻过这座山实在是太难了!自己且不说,如果女儿有个闪失……这时,妻子也知道了他们的遭遇,打来电话希望他们放弃。

  也许知难而退,才是明智之举?可当他说出这个意思时,女儿却摇头了,“翻越唐古拉山就到拉萨了,这一路走得艰辛,我们不能在终点前放弃,不然到时会后悔的。”兵站医生听说他们的事情后,也极力支持,鼓励他们。

  天亮后,父女俩朝着唐古拉山口进发了!

  归程:悟出一脉相承的民族精神

  一路上,父女俩互相勉励,终于顺利抵达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山口。蓝天白云下,连绵起伏的山就在他们的脚下,父女俩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胜利”喜悦……

  7月19日,姜明父女到达了终点站———拉萨。7月22日,为了体验新开通的青藏铁路线,他们决定坐铁路踏上返乡的路程。草原、苍鹰、藏羚羊……青藏铁路沿途风光如画。听了有关“天路”的建设过程介绍,想着这一路前去拉萨的艰辛,父女俩感慨着青藏铁路开通的不易。

  “当年红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舍生忘死;如今建设者为了青藏铁路的开通,拼搏奋进;他们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父女俩深为自己通过寻访红色记忆“悟”到了这种“精神”而高兴。

  8月1日,姜明父女结束了长达近一个月的“红色之旅”回到了桐庐莪山家中。父女俩都是又黑又瘦,但笑容却特别灿烂。姜明说,“自己虽然是农民,但觉得有一种东西是不能忘的,那就是民族精神,希望女儿了解历史、不忘历史,这样她今后才会‘活得明白’,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手记:有梦就要去实现

  一个农民“不务正业”,带着女儿去疯跑,去寻找什么红色记忆,村民们对姜明这样的举动感到十分不解。在采访中,一些村民毫不讳言姜明这样做就是在作秀,根本没什么实际意义。

  但姜明女儿雷澄不这么认为。昨天,雷澄去了江山母亲厂里。当记者拨通雷澄的电话时,她满怀喜悦地说,“我也当了回红军,我为拥有这样的红色记忆而感到自豪!”

  说起这次旅行,雷澄开始变得滔滔不绝,说让自己学会了许多东西,不光是从这次经历中,也从爸爸的身上。“这一路,我们经历了很多艰辛,但我们都挺了过来,在以后的学生生活中,我更有信心面对困难了;我从爸爸身上学到一点,有梦想就要想办法去实现;同时通过和西部的比较,我也更爱我的家乡了,珍惜我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了。”

  一个普通农民能想出如此“宏大”的暑假计划,让我们不得不敬佩。虽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仿效,但这种想像力和毅力,有许多家长值得借鉴的地方。(记者陈良江实习生董艳 杭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