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公共管理离不开和谐互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3:19 山西晚报

  近来,杭州的快速公交车道、山西的高速公路限速和太原市的南沙河交通管理等问题,引发舆论纷纷、民声沸沸。一时间,百姓埋怨,管理者喊冤。

  其实,从管理部门来说,其出发点理应是方便百姓出行,为百姓提供快速、高效、安全的交通服务,绝不是个别人认为的为了多罚款、创收。之所以成为舆论热点,就在于交通管理是摆在马路上的事儿,和每一个市民的每一次出行都息息相关,所以,即便是微小的

变化,都容易让人感知,如果管理的变革确实有让人难以理解之处,肯定会弄得沸沸扬扬。

  如太原市的南沙河河堰,笔者几乎天天走,原来就认为这条小路的交通管理不太理想,而7月份的大反“靠右行驶”常规的上行线和下行线互换规定———更让人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直到后来管理者对此解释又解释。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真诚地希望太原市的交通管理人员坐着民用车辆或者步行,在那个路段反复来回地走一走,得出一个令人心服口服的结论。据了解,在发达国家,要改变原有的交通设施,管理者要来回反复勘察多遍,选择行人、运输工具最佳的行走路线———你要人家服从你的管理和指挥,就得替被管理者着想。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当人们已经习惯某种管理方式和行走路线时,管理者的责任通常是顺应习惯,而非逆习惯而行。如果管理者必须改变以往人们习惯的管理方式和路线,就应该将原因和改变方案等及早公开,让百姓早知道、早理解、早准备。

  尤其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的是,在时下中国,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推进和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但凡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务,大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议论。固然,具体到城市交通行路难的问题,大部分人习惯于埋怨交通管理部门,而很少有人能够从人口、车辆的增加和道路的容量上理性地看问题。然而,只要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体察公共舆论背后所反映的社情民意,汲纳社情民意中富有建设性的内涵,当是管理者毋庸置疑的义务。

  任何公共管理事务效能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和谐互动。

  王景平(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晚报网络编辑:张星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