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形象在国外 功夫在国内(望海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4:1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央文明委部署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提出在境外树立良好国民形象问题。这一部署得到人们热烈响应,人民网征集中国公民旅游的不文明行为表现,网友们举出的典型恶习有十几种,他们痛斥这些恶习对“中国人的整体形象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力”。

  树立良好国民形象是一个急迫的课题,这不仅是因为出境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

还因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海外劳务市场日益扩大,各类技术工人,乃至偏僻乡村的农民工也都有机会“走出去”了。与改革开放之前相比,出国不再是梦,不再是少数官员或文艺、体育界人士享有的“美差”。如今,走遍天涯海角,凡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中国人;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洋溢着生气。这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结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有中国人的地方,往往会有令人脸红心跳的不良行为发生。

  道德养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岂能要求一个不懂礼仪规范的人,跨出国门便成为谦谦君子?提升文明素质,树立良好国民形象,让更多普通人成为“形象大使”,关键在教育,功夫要下在国内。

  这将是一个社会各方面都应该重视的道德工程、礼仪工程。如果当父母不能善待老人,如何让自己的子女在境外尊重长者?如果国内的公交车上没有让座的风气,又如何让公民在国外谦逊礼让?如果某人在国内旅游时有到处留下“到此一游”的“雅好”,又如何保证他在境外参观时不信手涂鸦?如果商人在国内就不诚信经商,又怎么能相信他们走出国门后能做到信守合同?如果民工在国内衣冠不整,他们在国外的衣着又如何能合乎规范?

  令人欣慰的是,相关机构已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着手改善工作。有报道说,一些旅行社已加强对旅客的教育力度,提醒他们不要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情,并向他们介绍国外的风俗习惯。还有报道说,在杭州的建筑工地上,已办起几百所“民工学校”,学校除了传授技术,还上礼仪课、道德法制课等。点点滴滴,润物无声,都将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进而改善中国公民形象。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而产生。战国思想家管子首次把“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提出来。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周礼》、《仪礼》、《礼记》,在汉以后的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被称为“礼经”受到尊崇。人们的言谈举止历来是被纳入礼仪范畴的。而今,提升公民文明素质这个课题,使我们回望中华传统。今年“两会”期间胡锦涛主席提出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我们要以此为指导,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大大提高国民的文明水平。

  当普通中国公民彬彬有礼地出现在国外,展示中华民族的良好风范之时,世界将直接感受到中国的亲和力,而这无疑将大幅提升中国的国家形象、中国的软实力。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 郑园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