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录取不报到 准大学生刺痛了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6:00 光明网
蒋昕捷 文

  近年来被录取却不报到的准大学生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群体。2005年,全国高校新生报到流失率在5%~10%。

  今年不少已经被本一批次院校甚至是国内名校录取的高分学生也加入了不报到的行列。北京人大附中培训中心只能招收700人的复读班上,600分以上的就有200人。

  此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不少学生在高考之前就开始做两手准备,他们通常一边参加托福、GRE、SAT考试,一边准备高考。一名高考成绩为685分的女生已经被上海一所重点大学录取,但她仍在争取赴美国加州大学求学的机会。

  部分高校招生办负责人认为,优秀学生放弃入学未必是件坏事,相反这意味着学生有了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不过,也有人质疑,这些学生是在浪费别人的机会。

  今年香港高校在内地的火爆招生则加剧了这场争论。最终被香港8所高校录取的1300名学生,很多都是已被内地名校录取后,又转投香港高校的。

  对此公开表示不满的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孙东东,他声称:“北大不在乎每年有十几个新生不来报到,但是这十几个招生名额就此浪费,最吃亏的还是梦想上北大、清华的考生。”

  曾就学于耶鲁大学的旅美学者薛涌对此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他说:“在美国,一个高中生可以申请无数学校,最后手里拿着五六份录取通知也不新鲜。因此即使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每年的报到率也只有70%。”薛涌认为,美国高校间的生源竞争实际上是尊重了学生的选择权。

  国内某师范大学的程教授从事比较教育研究多年,他认为在招生体制不可能进行彻底改革的情况下,高校还是应该积极参与高校间的良性竞争,“如果学校自身有足够的吸引力的话,被录取的学生有什么理由不报到呢?”这也许才是降低学生不报到率的根本。(《中国青年报》8.15)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