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镇海楼是广州古城的“舵楼”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6: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镇海楼是广州古城的“舵楼”
镇海楼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镇海楼是广州古城的“舵楼”
五层楼顶层正面高悬“镇海楼”金色巨匾。
镇海楼是广州古城的“舵楼”
越秀山上的古炮。关华国、邓卫国 摄 本专题撰文:钟 葵

  镇海楼是广州著名的名胜古迹,明清以来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景,因其楼高五层,俗称五层楼。

  镇海楼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初名“望海楼”,后改名为“镇海楼”。关于镇海楼兴建的起因,历来有几种说法。

  有人认为镇海楼是一座海防要塞,建楼是军事上的需要;有人认为建楼是为观赏岭南山海风光,在越秀山上添一道风景;还有人认为建楼是为了镇住岭南的“偏霸之气”。

  前面两种说法都有根据,镇海楼确有海防的功能,越秀山上的古炮就是明证,用于观景就不用说了。但最后一种说法也非空穴来风,从镇海楼的选址、外观造型看,这座楼绝非一般的普通建筑。

  马鞍冈常有“紫云黄气之异”

  岭南有“偏霸之气”的说法,古已有之。古人早就发现,岭南虽僻居南方一隅,“其脉从南岳至于大庾,从大庾至于白云,千余里间,为危峰大障数百计。来龙既远,形势雄大,固宜偏霸之气所钟也”(屈大均语)。加上白云山钟灵毓秀,“每当晴霁,有白云蓊郁而起,半壁皆素,”气象不凡。这种生气勃勃的景象常引起封建统治者的猜忌。

  秦始皇时,“占者”发觉广州古城北五里白云山与越秀山之间的马鞍冈常有“紫云黄气之异”,以为是“天子气”,秦始皇马上“遣人衣绣衣,凿破是冈”。所以古粤谣云:“一片紫云南海起,始皇频凿马鞍冈”。

  虽然秦始皇凿断了南方越地的“地脉”,但其“霸气”仍时时“郁勃”。

  秦时南海郡尉任嚣“善识天文,能知五星余气及越门为南方偏霸之象”,临终前急召赵佗到病榻前,将郡尉重任交给赵佗,劝赵佗利用岭南地势及早自立,赵佗果不负任嚣所望而成为南越王并且“享国五传”。

  据称朱元璋下旨建镇海楼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的刘■趁机在广州建立了南汉王朝,但开国才几十年,南汉便被宋太祖灭了。南汉虽然短暂,但“历代所遗广州古迹,以南汉为最多”。越秀山原有条“呼銮道”,就是南汉皇帝刘■开凿的。

  元末,增城人朱光卿兵起,称大金国;广州人林桂芳兵起,称罗平国;南海人欧南喜起兵称王。这些人都以南粤天险,“绝五岭,通二洋”,占山为王,而抗中原。

  有鉴于此,明太祖朱元璋派悍将永嘉侯朱亮祖出镇广东,戡定南粤。朱亮祖为一介武夫,史称其“不知学,所为多不法。”兴建镇海楼不会出自他的想法。据说是朱元璋担心岭南的“霸气”日后成为明朝的祸患,下旨令朱亮祖在越秀山上建楼将岭南的“霸气”镇住。

  镇海楼形状奇特,“楼成塔状,塔似楼形”,通体绛红,这些都有特殊的寓意。

  镇海楼建于越秀山上,越秀山为白云山的“余脉”,是“生气融结”的所在,建楼者认为压住此“脉”便压住了南方的“霸气”。楼高五层,外观红色,是“火生土,土克水”的寓意。“五楼”在五行中属土,红色属火。五行中土能制水。建五层楼就能起到“镇海”的作用。

  这些“压龙脉”,“土克水”的观念,在今天看来是不可理喻,但在古代,统治者对这一套是深信不疑的。

  广州古城像一只大船

  镇海楼建成后,据说效果有三:其一,使明朝“历二百余年,清平无事”;其二,使黄萧养“僭称齐帝,即位五羊驿馆,逾月而亡”;其三,使岭南形势大异昔地,“偏霸之象不复存在”。

  其实,所谓岭南的“偏霸之气”只不过是封建统治者因猜忌而产生的幻觉而已。广州地形地势得天独厚,是山环水抱的宜居福地倒是千真万确。镇海楼不但没有“压住”越秀山,反而使越秀山更加突出。堪舆家认为,古广州城就像一只大船,城中的花塔和光塔就像船上的桅杆,而镇海楼就是船上的舵楼。广州这只“大船”自从有了镇海楼作“舵楼”,其航行更加一帆风顺,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快。

  一介武夫朱亮祖算是为岭南人做了一件好事,给我们留下一份“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的珍贵文化遗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