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视点] 退休老教师自创教学法造“神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6:34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据《新闻晨报》报道 近来,每个双休日都会有十多名一年级学生赶往离上海市中心颇远的闵行区,参加一“神童班”的培训课。这个“神童班”由名叫张政的73岁退休老教师开办。28年前,张政用自创的教育方法让13岁的儿子进入中科大首届少年班;次年他又在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组建实验班,送一批孩子提前进入大学;今年8月,老人又重燃打造“神童”的念头。

  将13岁的儿子送入大学

  20世纪60年代,张政从沈阳工业学院毕业后回到上海当老师,一本偶尔捡到的书本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罗姆·S·布鲁纳所著的《教育过程》,书中提到,只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就能把艰深的、类似线性代数等高等数学的内容向低龄学生“下放”。受到启发的张政,开始探索他的“张氏教学法”。

  不久,张政干脆让尚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辍学回家,自己亲自教。1978年,中科大首届少年班面向全国招生,张政获悉后写信给中科大招生办,13岁的张方接受了来自中科大物理、数学系的多位教授的测试,最终成为首名上海籍中科大少年班学生。

  有了儿子这个成功的例子,张政信心十足地在上海卢湾区第一中心小学组建实验班,开始“批量生产”神童。

  儿子毕业后频频换工作

  虽然13岁进入大学,但张方并未如人想象的那样,毕业后叱咤职场,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泥水匠,管道工,电工,业余导游……张方什么都做过。从昔日载誉的“神童”到今日为生计奔波,张方并不认为是父亲造成的。张方表示,自己一直未能有份好工作,主要是因为毕业后不服从分配导致19年来户口问题一直未解决。他认为社会上有些孩子想提前进大学,“神童班”确实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15岁考入大学,数年后再考入复旦大学攻读研究生,如今已是一家知名企业注册分析师的林晓曾经也是张政的学生。对于“神童班”,林晓认为这是一种可以探讨的教育现象,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家长们看清楚自己孩子的特点再选择才好。

  老师教的挺“高深”

  22日,在“神童班”,记者看到上课的都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但令人意外的是,三角函数、立体几何、压强、惯性等初高中才有的课程成了这些孩子所学的内容。在一旁“陪听”的家长对张老师的课也颇感兴趣。学商出身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学物理时很多概念都是从公式入手,背公式让他苦不堪言,现在听张老师的课,觉得物理中很多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两个小时不停歇的上课时间内,张政的授课内容几乎每五分钟一换:从语文到哲学,从几何到美学,从力学到三角函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张政说,他给孩子提供形式不一样的教育,前来就读“神童班”的孩子并不需要特别甄别,只要想来就可以来。

  孩子学得挺轻松

  IT从业者曹先生的儿子目前就在“神童班”学习。曹先生表示,把孩子交给张政,并不是要求孩子成为神童或提前进入大学。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当多是围绕考试的重复性题海战术,自己当年这么走过来很了解孩子的苦楚。旁听后,曹先生觉得张政的课能够培养孩子思维能力,两个小时的课一年级的孩子能完整听下来,听完后还很开心,跟他说完全听懂了。

  另一名家长王女士则称:一般的教学内容已经“喂不饱”儿子,她希望孩子能学到更多的东西,提前进入高校。

  “每个孩子都是神童”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认为,“神童班”必须遵循义务教育法,可以作为一种非义务教育方式存在。

  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表示,孩子的智能是多元化的,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神童,只要给予适合的环境就能将孩子的潜能激发出来。如果传统教育能够吸取“神童教育”中的科学性和独创性,也不啻为提高现行教育水平的一种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特殊教育不应被过分夸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