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介书生阮次山 贫穷不是罪恶要给穷人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6:55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标志性的小胡子,灰色的西服,胸前口袋上特意插着粉红色的丝巾……8月22日,当凤凰卫视名嘴、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出现在四川大学“反贫困和国际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上时,立刻成了全场的焦点人物,记者们更是冲上前去把他团团围住。面对这样的“明星效应”,阮次山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他一边疾步向前“突围”,一边颇慢条斯理地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参加此次“反贫困和国际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见惯大场面的阮次山显得特别郑重,除了全场都用英文发言和主持外,他还对每位代表的发言都认真聆听,在主持时更不忘对“贫困”发表自己的感言。这都是因为“贫困”两字曾经深深铭刻在阮次山的生命中。

  童年时代

  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双鞋子

  “12岁之前,我一直光着脚,每年过生日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双鞋子。”

  阮次山是海南人,1946年出生于广西,父亲是国民党的中下层官吏,4岁时随父亲离开海南到了越南,然后又到了台湾。

  在阮次山的童年年代,公务人员活得挺难,阮家孩子多,生活也只是勉强糊口而已。阮家有五个孩子,三男二女,阮次山是老二。中国的多子女家庭,一般老二受到的优待较少,所以阮次山从小就学会了独立照顾自己。

  由于家穷,他12岁之前一直光着脚走路,没有穿过一双鞋。

  “不管是上学还是赶集,都光着脚。”阮次山回忆起童年时感慨地说。台湾一到夏天,晒得滚烫的柏油路有时候要粘住脚,脚底板有时会硬深深地被扯掉一层皮。每年,他都会在自己生日当天悄悄在被窝里许愿,每年也都是同样一句话:“我想拥有一双鞋子。”

  虽然家穷,但阮次山至小就显现出极高的天赋,上小学时因为成绩好,阮次山一直是同龄人中的“明星人物”,贫穷并未让他有任何自卑心理。“我知道这都是因为成绩好带给我的,于是我就更加努力的学习。”阮次山回忆道,小时候的经历让他明白,贫穷并不可耻,奋发图强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求知生涯

  靠稿费奖学金成了“富人”

  “我从上初中开始就学着养活自己,12岁时我就能靠自己挣的钱生活。”

  阮次山12岁升上了高雄中学读书,当年的高雄中学校长定了一个制度:“如果你在校外写稿得到了稿费,学校给你相等的稿费做奖金。”重赏之下,阮次山开始了写稿谋生之路。很快,由于发稿量大,他再次成为了学校的“小名人”,而稿费也越来越多。终于有一天,阮次山用稿费给自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双鞋。

  “我还记得那是一双黑色的小皮鞋,很便宜,才1元多钱。”这双穿起来有些夹脚的小皮鞋成了小阮次山的最爱,每天晚上他都仔细把小皮鞋擦干净,打上鞋油。走路也小心翼翼,生怕稍不注意会损坏鞋子。有了鞋子,又会写稿,阮次山终于凭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尊重。而也是从12岁起,他走上一生与笔打交道的道路。

  这一年,12岁的阮次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贫穷并不可耻,安于贫穷才可耻。

  由于受父亲酷爱读书的影响,阮次山很早就定下了当记者的志向。进入台湾政大新闻系后,他在班里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政大新闻系有两个非常优厚的奖学金,一个是陈布雷奖学金,一个是陈博生奖学金,两个奖学金都被阮次山收入囊中,这时的阮次山大学的生活费和学费已经是绰绰有余,还有不少余钱,于是阮次山在大学时就进入了“富人”的行列。

  “做‘富人’的感觉真的很好,那时才知道享受物质是很美的一件事。”阮次山并不讳言他对物质的重视,因为在他看来,获得丰富的物质也是一种能力。

  打拼感悟

  用“中国太极”对话世界政要

  “我在访谈中不喜欢咄咄逼人,越想问敏感问题,往往越要‘装傻’,故作词不达意状,这招百试不爽。”

  1974年,28岁的阮次山大学毕业。当时小小一个台湾岛,新闻媒体就那么一二十家,到处充斥着过度竞争。而成绩优异的阮次山一下有了三个工作在等着,他选择了两个,一个在台湾《中央日报》,一个在中国广播公司。

  两年后,阮次山又选择了跨海越洋,到美国深造。在纽约念书期间半工半读,到纽约的《世界日报》试了试锋芒,积累了一些办报经验。1981年,35岁的阮次山到洛杉矶创办了中文《国际日报》,任总编辑。后来又到《中报》当副社长兼总编辑。从1987年起,他决定当专栏作家,同时给他开专栏的报纸刊物有9个,用稿最多的是《联合早报》,一周两篇。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多年。

  当记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当一名要采访全球“最关键、最前线、最敏感”人物的记者。阮次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采访对象从性格坚毅的普京到誓不屈服的阿拉法特,从果敢的鲍威尔到沉着的梅加瓦蒂……这些性格各异的掌权者,在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阮次山的《风云对话》中,彰显出各自的风采。

  与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美国记者华莱士的“提问尖锐”、“言辞泼辣”相反,阮次山与世界政要的对话使用了中国太极“以柔克刚”的技巧。

  “我在访谈中不喜欢咄咄逼人,越想问敏感问题,往往越要‘装傻’,故作词不达意状,这招百试不爽。各国政要都是‘心墙’极度厚实的人,‘破洞’效果不大。但这些政要的心墙毕竟都是肉做的,都有弱点,关键在于用钥匙。”阮次山说,那把钥匙就是善解人意。

  阮次山笑着讲他采访老挝总理本扬时,以“我是海南人”回应对方谈到第一次访华到了广东、海南,从而让气氛立即轻松下来,并使得本扬再也无法按准备好的稿子回答问题。“拨开外交辞令,让观众看到具象内容。”

  □阮氏观点

  关于贫穷给贫穷者一个机会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对于贫穷,阮次山一直是这样看待的:“贫穷不是罪恶,重要的是要给穷人机会,而忽略他们。”他提到,近几年经常推出的富人榜很让人揪心,虽然中国有很多富人,却很少有企业家回馈社会。阮次山告诉记者,他一直大力提倡慈善事业,因为给贫穷的人一个机会,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如今阮次山成了“有钱又有名”的男人,还被凤凰卫视的女观众评为最想结婚的对象之一,不过阮次山却自称自己是个爱家之人。

  阮次山结婚已经有30多年了,夫人是台湾师范大学毕业,与阮先生是同乡同村。大儿子今年29岁,在美国念书以后,留在一个大公司里任资深财务经理。小儿子正在念历史学博士。阮次山认为这一辈子最让自己自豪的地方就是家庭生活很好。

  “家庭生活的好坏非常影响人心智的发挥,我现在的家庭让我心情舒畅。”阮次山说,他不会忘记那段“贫穷”的经历,因为那段经历已经刻入自己的生命中,他将把此次四川大学“反贫困和国际区域合作”国际研讨会收集到的素材放到自己节目中,深入探讨贫困问题。“扶贫是全人类的事情。”

  早报记者涂诗薇摄影李国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