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微亦足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8:39 法制日报

  文化杂谈

  黄训华

  当前,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莫过于系列突发公共事件了。它是关系到国家经济社会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为什么我们总会等到灾难降临时才仓皇失措、慌不择路

、甚至坐以待毙呢?淡忘的是我们对非常时期的记忆,而不变的却是可能猝然降临的危机。但危机总有起始,事故源于萌芽,小不治而致大损。推而广之,共产党人历来讲究“认真”二字,新时期更要转变一个观念———微亦足道。

  微亦足道,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重规律,也重细节,一叶知秋,洞微知著;不是埋头只关注自己眼皮底下的鸡毛蒜皮、蝇头小利,而是放眼世界,关心群众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是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不是唯唯喏喏、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是以人为本,尊重平凡,依法行政,讲究技巧;不是工作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审时度势、防微杜渐,以便走得更远;不是只关注大官大事、大项目、大形象、大政绩,而是从一砖一瓦、一点一滴铸就看似无形胜有形的民心工程。

  因此,在工作生活中,我们要实现以人为本、共创和谐的发展理念,就一定要树立“微亦足道”的观念。在笔者看来,这“微亦足道”的观念至少要体现在五个层面上。

  为人善政,防微虑远。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小到大,由量变引起质变,“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防微杜渐,才能善谋长远。唐人郑亚说:“……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可见,防微虑远还是善政的表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大事情”并不见得很多,更多的是一些如影随形的小事,品行的高低,通常就是通过一系列小事体现出来的,对“小恶”的杜绝一次,就是对人格的提升一次,所以“微亦足道”。《礼记·中庸》有一句话:“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谨小慎微,就是要注意小节、小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防微才能杜渐,要警惕“小意思”的危险性。莫以“微不足道”而自慰自谅,应以“微亦足道”而自律自重。

  工作方法,积微成著。有些领导干部爱干大事,只干大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热衷“多快好省”,忽视基层基础工作,结果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亡羊补牢,悔之晚矣。《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小事中有大学问。司法机关的蛛丝马迹决定人命关天,行政管理一丝一缕事关突发公共事件。微亦足道,则要求我们敢于做小事,善于做小事,脚踏实地,从大局着眼,从小处着手。积微成著还表现在见微而知著上,为政者还要有“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判断能力,《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不足也。”

  听取民意,敬小慎微。微不足道还表现在对待人的话语权上,常常是以人取言,人贵言重,人微言轻。可是一个没权没势的“小人物”石家庄市建委退休干部郭光允,“位卑未敢忘忧国”,经过8年时间,硬是扳倒了程维高这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能说微不足道吗?“水亦载舟,水亦覆舟”,微言大义。忠言往往是微言、真言和直言,忠言逆耳,但民意不可违,故古代帝王懂得微服私访,听取微言的道理。《淮南子·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这个意义上,任何人都是不可替代的。平凡人可以做出不平凡的事,因而要尊重平凡,敬小慎微。因此,对待百姓呼声要以人为本,洗耳恭听,要有心悦诚服,闻过则喜的气度。

  关注民生,无微不至。“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温家宝总理在走访灾区时,用白居易的诗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民生无小事,关注民生。

  为民解惑,谈言微中。微中即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说话委婉而中肯。权力是人民给予的,在人民面前谁都没有特权,为政者更要少摆架子,少装样子。《史记·滑稽列传》:“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对于人民内部矛盾纠纷要做到慎用警力,多用调解,平易近人,急民之所急,虑民之所虑,谈言微中,微亦足道!

  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能不能做到“微亦足道”,对自己是一种认真,对工作是一种方法,对上是一种态度,对下是一种感情,对政府是一种责任,对人民是一个交待。切记,阻止我们前进步伐的往往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恰恰是我们鞋里的一粒沙子。

  (作者系江西省德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