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贷款,给予的不仅是资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9:15 中国新闻网

  

贷款,给予的不仅是资助

  漫画:润物细无声关键字:国家助学贷款中新社发 谢正军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前几天,浙江大学的四名毕业生因没有按期偿还助学贷款,被中国银行杭州杭海路支行告上了法庭。大约半年前,中国石油大学的42名拖欠助学贷款的毕业生,也被建行北京昌平支行起诉到人民法院。

  也有一些大学生,虽然贫困,但不想贷款,不想负债,不愿负法律责任,而是等着别人来无偿资助。四川某著名大学今年录取的新生中就有这么一位:以前考上大学不上,只因没有得到资助;今年听说有被无偿资助的可能,才表示想来读书。

  国家助学贷款目的是帮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圆一个大学梦;助大学生成长成才,撑起一片天。但这种帮助不是无偿的,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有法律的规定和约束。它有助于大学生坚守诚信诺言,强化担当意识,可谓意义深远,意味深长。可以说,国家助学贷款不仅仅是一种资助政策,而且是一种教育机制。

  贷款不还,恶意拖欠,缺少的是诚信;不想贷款,只想无偿受助,欠缺的是责任。这些简单的做人道理,恐怕连小孩子都懂得。

  英国作家迪安·斯坦雷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爱丁堡,很冷的一天,我和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走过来,求我买一盒火柴。我给了他一先令,男孩说:“我给您去换零钱”,转身就跑了。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晚上,那个男孩的弟弟来旅馆找我。他在破衣服里找了一会儿说:“这是您那个先令找回来的4个便士。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7个便士也不知哪儿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我让小男孩吃了些东西,跟着他一块儿去看珊迪。这时我才知道,他俩是孤儿,父母早死了。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过地说:“我换好零钱往回跑,被马车撞倒了,轧断了两条腿。我就要死了。可怜的小利比。我的好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

  我握住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小利比的。”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突然,他眼里的光消失了。他死了。

  这个感人的故事被选为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课文。故事告诉小学生,什么叫诚信,什么叫责任。而这两点,不正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吗?

  “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能力越大,责任也越大”。这些做人的道理,小学老师早就讲过不知多少遍了。可是,从助学贷款的案例可以看出,诚信和责任这些做人的基本准则,在一些大学生身上却严重缺失,不能不令人忧虑。如果让贷款、还款成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从中学到诚信和责任的真谛,对于青年学子来说,不也是一种难得的收获吗?(来源:人民日报;作者:袁新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