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长城在线:国企薪酬失控凸显改革攻坚之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9:29 四川新闻网

  马龙生

  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了《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报告认为:“当前广东省国有企业薪酬管理缺乏规范和有效约束,总体上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无序和失控的表现之一为许多国企没有制定薪酬管理办法,薪酬管理随意性较大。表现之二是企业薪酬总额增长幅度高于企业实现利润增长幅度;员工实际平均薪酬增长幅度高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第一财经日报》8月23日报道)

  应该说,广东的情况在全国有一定代表性。国企尤其是省、部属大型国企,其薪酬管理失控现象近年来屡有披露。其主要表现,一是财务管理制度松驰,薪酬发放没有控制。无论账面有钱没钱,企业领导人总能想办法将国有资产蚕食变现,随意进行分配;二是分配上畸高畸低。其中既有管理层与普通员工的分配差距拉的过大,又有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等巨大的收入差别,正式工养尊处优,收入却比合同工、临时工成倍高出,形成劳动歧视。

  国企薪酬管理失控,其理念基础在于,不以创利为提高薪酬的唯一途径,而是在薪酬高低上与经营风险大但收入高的非国企攀比,而在收入稳定性上又与机关、事业单位攀比。没有效益,“挖地三尺”也要分;有了效益,千方百计向个人分配倾斜。一句话,企业的好处,行政的好处,他们都想占。

  对国企的既要搞活,又要控制,是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直探索的大命题,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实现理想的突破。

  我们的公司治理理论滞后,最原始的“股权中心主义”依然是当下的理论主流,而当今世界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已是“利益相关者治理”,公司内部、公司外部共同形成治理机制;我们大多数国企经理人员既缺乏有效的激励,也缺乏有效的约束。学者周其仁教授认为,在公有制经济中,企业家直接的利益分享与其承担的巨大责任极不相称。但是,他们往往又能获得全部的企业控制权,从而可直接从企业中获得灰色甚至黑色收入;我们的政府还没有以所有者身份进入企业,并行使所有者职能;我们的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还非常弱。大型国企中,没有任何来自商业银行的代表,企业无论陷入怎样的困境,只要没到破产清算的境地,就不会改变企业的治理机制,从而使债权人无法及时追究有关决策者的责任……

  国企薪酬管理失控,表明政府对国企控制,对国企老总的工作质价比评价,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与操作难题,导致在搞活国企与国家权力主张的天平上长期摇摆,既流失了国有资产,又因为实践上的进退失当而恶化了社会生态。笔者以为,从根本制度上进行国企改革,需要触动方方面面的复杂利益,而从国企的分配控制入手,倒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