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学年总动员: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9:33 南方日报

  还有一个星期,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新学年钟声将陆续敲响。新的环境、新的课程,对新“晋阶”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充满新奇但又让人惶恐的未知世界。

  如何使孩子更好地面对“新学校”、“新生活”,投入到陌生的环境并逐步适应,迈好学习生涯的每一步?近日,记者走访了各层次学校富有经验的老师,希望能帮助学生和家长在开学时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

  幼儿园:备足必需品帮孩子建立自信

  入读幼儿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关键的一步,孩子将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接触“社会”,这一步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备好每一样必需品,对孩子建立自信心有很大的帮助。”广州市第二幼儿园陈老师给孩子即将入读幼儿园的家长提出建议。

  小手帕:幼儿园是不提倡用纸巾的。妈妈们要准备好几块手帕,每天给宝宝换上一块干净的手帕去幼儿园。

  换洗的衣服:被褥、洗漱用品等一般都会由幼儿园准备,给宝宝准备几套得体的衣服比较重要。至少要多准备一套衣服,以便孩子在弄脏衣服和尿湿裤子后可以及时更换。准备的衣服最好是开襟的,穿脱比较方便。

  鞋子:最好给宝宝准备一双小拖鞋,方便宝宝的午睡和入厕。宝宝在幼儿园里会经常蹦蹦跳跳,给宝宝准备的鞋子大小要适宜,尽量选择底软、轻便的布鞋或旅游鞋,适合跑跳活动,最好不要穿皮鞋。

  “此外,虽然幼儿园都会备齐学习、生活用品,不过父母也可选择一些能吸引孩子注意力的物品让孩子带去上学。”陈老师举例,比如图画书、蜡笔、一两件玩具等,特别是孩子熟悉的一些物品,可以让他们不至于过分恋家。

  最后一周“贴士”

  为了防止新入幼儿园的孩子吵着回家,有关专家还建议,在最后这一周,父母要不断给孩子传递一些相关信息,告诉宝宝即将要面对的变化,并多带孩子进行室外活动,与不同的人接触。

  小学:用画画培养孩子“坐得住”

  小学,对孩子来说是系统接受知识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要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态度。“最细微的,哪怕是橡皮的用法、拿笔的姿势,都要有规矩。”原沙面小学校长黄杏珠提醒:家长除了要购买书包、铅笔盒、铅笔、尺子、橡皮等必备的学习用具外,还要给孩子进行充分的心理辅导,告诉孩子一年级要开设哪些课程,上课要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才能把学习处理好,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上学前可以带孩子到学校熟悉一下环境,也可以给他说说父母当年读书的情景,甚至让孩子在家做一些画画等方面的小‘功课’,培养孩子‘坐得住’的良好学习习惯。”黄杏珠说,但提前把一年级课本内容先教给孩子是不可取的,“孩子觉得学过了,上课就不会认真听讲,甚至对学习失去兴趣”。

  最后一周“贴士”

  入学前家里可以开一个小型庆祝会,给孩子说说他身边的人,如父母、比他稍长的伙伴、卡通人物、名人等是怎样学习的,激起他们成为小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

  中学:学会对孩子“察言观色”

  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上初中是做父母最难过的一道坎。“因为,这个时期既是青春期,也是学习基础知识最关键的时期,稍有差池,就担心孩子这辈子没有前途。”深圳市一位张姓母亲说。

  12、13岁的孩子,入读初中正好是他们逐渐走入“青春期”的时候。他们一方面要面对早恋、反叛、患得患失的心理难关,另一方面又渴望“摆脱”父母争取早日独立。对这些孩子,很多家长“管”怕加重孩子的叛逆心理;“不管”又怕孩子“学坏”,误入歧途。

  对此,广州市育才中学教导处高主任建议,首先父母要做好心理准备。一是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孩子潜意识中放下对新同学的戒备,热情地接受新学校、新环境;二是多对孩子“察言观色”,主动、平等地做孩子的“朋友”,多聆听孩子说话,多与孩子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一周“贴士”

  除了父母外,已经上中学的孩子应开始学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要积极大胆地在新老师、新同学面前展现自己,建立自信;另一方面,可以把中学的新知识点先大致了解,心中“有底”,从而更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大学:家长要学会“给予空间”

  这两年,在高校新生入学期间不断传出“孩子带父母上学”的个案,这些孩子由于不具备洗衣服、买东西等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把父母也带到身边,租房而居,继续让父母包办打点生活的一切,令人唏嘘。

  “事实上,对于应该要具备独立生活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准大学生来说,家长在他们入学前,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处世能力和情商。”暨南大学学生处有关负责人表示,很多家长习惯把自己的子女永远当成“小孩子”,事事包办,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无法正常成长。“要孩子坚强,走好大学的路,必须在上学前,就给孩子讲道理,让他们有尽可能大的成长空间。”她说。

  “对即将上大学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任务是调整自己的心理状况,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奋斗目标进行定位,他们需要空间去思考。”该负责人说,“父母要做的是指出方向,给予微笑和鼓励,而不是神经质的焦虑或者一手包办所有的问题。”

  最后一周“贴士”

  孩子在开学的前几天,要梳理所选择专业或课程将会涉及的高中知识点,了解专业的发展状况,对未来四年有个大概规划。同时,还要摸清在该高校生活的“衣食住行”情况,特别是异地求学的学子,更要通过学长、网络等,做足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本报记者谢苗枫实习生周维维

  图:

  又一个新学年即将开始,很多老师纷纷提前到校,布置教室,美化环境,做开学准备。这是一间幼儿园的老师在给院墙的壁画上色。新华社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