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校园断腕案凶手曾与老师通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9:33 南方日报

  校园断腕案凶手曾与老师通话

  称非常害怕自己会坐牢,一听“自首”两字即挂断电话

  新闻追踪

  本报讯(记者/张蜀梅)昨日,本报报道的发生在广州市海珠区石榴岗路一中学的“高三学生砍手案,在广州引发了很大的震动。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专家认为,这虽然只是一个偶发现象,但却折射出日趋严重的教育和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显然需要借助整个社会的整体努力。

  出事后曾给班主任打电话

  昨日下午,出事中学的刘校长接受电话采访时说,还没有接到行凶的小冯同学的电话,也没有见其来自首。

  据刘校长说,前天晚上,小冯给班主任老师打过电话,大致了解受伤同学阿成是对警察怎么说的;第二,非常担心自己会坐牢,感到害怕;第三,很关心阿成,是否是可以多交点钱,并自首,就可以减刑。然后,老师就劝他赶紧自首。但是,话还没有说完,他就挂了电话。老师再打他的电话都打不通。

  小冯是佛冈人,是同年级重点班的学生,入学的时候是以600多分的高分入学的,平常成绩都很好。

  平时不惹事脾气有点暴

  刘校长还介绍说,通过对班主任和他的同学了解到,小冯平时很乖,没有打过架,只是朋友比较少,言语不多,最多只是脾气有点暴躁。

  至于他家的经济状况,小冯的父母都是农民,收入来源不多,加上小冯是自费生,每年都要缴几千元的学费。

  小冯的几名同学说,小冯不是调皮捣蛋那种人,不大爱说话,朋友不多,但对朋友很真诚,缺点就是自尊心太强,容易发怒。一名同学说,也许是因为他来自农村,有自卑心理。

  到发稿为止都没有自首

  刘校长说,这几天学校忙于配合公安机关做小冯家长和亲友的工作,敦促小冯归案。

  得知儿子在学校砍了人,小冯的父亲慌忙从佛冈老家租车赶来广州。冯父说,自己和妻子在乡下务农,偶尔出去打点零工,小冯是唯一的儿子,性格比较内向,不大喜欢与人交往,但人很勤快。7月份回老家,还帮大人做农活。他承认,儿子脾气比较暴躁。

  昨天一天,小冯都没有和老师联系,也没有到公安机关自首。

  事件回放

  阿成今年高中毕业,出事当天上午回学校拿毕业证,大家聚在6楼高三老师办公室说笑。中午12点放学后,隔壁高三(4)班一学生过来张望,遭到几名毕业生的呵斥。言语冲撞后,那名学生怒气冲冲下楼去了。

  六七分钟后,那名学生又上来了,手上提着用报纸和黑塑料袋包着的东西,样子有点像铁水管。那学生问几名已经毕业的同学“谁刚才骂我了”,有人回击“骂了你又怎样”,那学生怒了,双方发生了推搡。阿成从后面抱住行凶者,另有人就去夺他手里的“水管”。但阿成被猛地甩开,随后行凶者手里的“水管”便劈了下来。

  这其实是一把长约半米的砍刀。阿成的左手腕当即被砍断,左手掉到地上。对方刀势不减,又削去了他左脸颊的一块皮肉。

  阿成后来被送到医院断手再植。

  专家评说

  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副教授袁洪亮在接受采访时说,从报道中看,像这样由微不足道的小摩擦就引发血案的事件,在校园中并不多见,但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尤其是像前述中学生的血腥行为来看,我们的社会成员、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化目标和途径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首先,从社会个体的角度而言,我们的每一个社会成员,尤其是在校学生,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修养,把自己锻造为一个理性自强的人。为此,应该在价值观上树立远大的理想,时刻追求自身的超越,才能摆脱日常生活琐碎细节的烦扰;其次,有意识培育自己健全的社会心理,重点进行挫折心理和自强心理的锻炼,提升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终,落实到日常行为方式上,就是加强自身的行为控制力,理智地处理遇到的问题。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一种普遍性的健全人格的教育,教育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对某些存在特殊缺陷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特定教育,克服他们的自卑心理,特别是引导他们的健康品质。

  就社会层面而言,必须下大力气改变当前不健康的社会风气、社会氛围。

  相关新闻

  校园暴力主要诱因:涉案学生唯我独尊

  本报讯(记者/谢苗枫实习生/周维维)本报于昨日刊登《左撇子为保护同学手腕被砍断》一文后,旋即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不少人认为如今校园暴力事件的频繁发生与当今独生子女的“过于自我”心理有很大的关系。昨日,记者特地采访了广东中学生心理教育资深老师、华师附中学生处处长廖耀良。

  廖耀良认为,青少年学生心理的过分自尊、自我、自私及法律观念淡薄,是导致现在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现在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的当事人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与现在多数独生子女唯我独尊的心态很有关系。”廖耀良解释,独生子女在家中长期被父母宠着,走出家庭同样渴望被关注,被迁就。在学校大环境中,不可能每个人都受关注,“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就会降至最低,容易作出反常的行为或反应,比如出现打架、伤人等校园暴力事件。”他说。

  廖耀良分析,“校园暴力问题”主要有3种情况:一是校园的帮派问题,很多学生受社会不法分子或电视、电影的影响,在校园里拉帮结派,动不动就通过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二是暴力程度问题,由于常受电子游戏等影响,很多学生在打架时往往都根据电子游戏中重要部位得分高的经验,而攻击对方身体的重要部位;三是器械使用问题,学生们很容易受影视作品的影响,认为舞刀弄棍才是“本事”,有时候仅仅为了一件小事,就像此次有学生左手被砍的事情一样,只是发生了口角,就要用刀子来解决,令人痛心。

  廖耀良建议学校和家庭共同疏导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校园暴力血腥事件的发生。“最重要的一环还是在家长”,他说,“家长不能过分地宠爱孩子,不要让他们从小就产生一种大家都要让着我的心理。如果小时候不纠正这种思想,等到初中、高中再来扭转就很难了。”他认为,老师也要和家长一起努力,教导学生要懂得尊重别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谦让;课堂上,则要多灌输法律意识和责任,让学生懂法、守法。

  图:

  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资料图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