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审判员当庭打瞌睡让人质疑机关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09:44 东方网

  8月17日,退休干部丁某与其原单位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八队就伤残保健金等福利待遇一事在娄底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案件审理期间,坐在审判庭主席台上的一位审判员竟在审判过程中当庭打起了瞌睡,使原告、被告及旁听的群众颇感意外,法庭的严肃性由此遭到质疑。(8月23日人民网)

  其实,不仅原告、被告及旁听的群众颇感意外,网友们更是义愤填膺,纷纷质疑漠

视法庭存在的法官作风与法庭的严肃性。其实,不仅老审判员工作期间精神萎靡不振,机关作风问题还真是个老大难问题。而且在笔者看来,上班时间不干正事、玩游戏、打瞌睡之类的现象也并非娄底一地独有,在全国都有一定的普遍性。

  摒弃瞌睡作风、全身心投入工作中去,这本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分内职责,也是劳动纪律的要求。如果一个商人做生意不尽职尽责,那耽误的是自己的生意和信誉。国家审判人员正在履行审判职责的时候,把原告被告、旁听群众晾在一边,安心打瞌睡,这不仅损害了原告被告的利益,更是把法院的形象和信誉抛到了九霄云外。

  现在的问题是,党纪国法对机关工作人员作风有明确的要求,群众舆论对人民公仆的作风充满期待。但这种法庭瞌睡现象为何一直无法改变呢?一些人民的公仆为何把劳动纪律、公仆形象当作耳边风,不怕群众戳脊梁骨?笔者认为,办事拖拉、上班打瞌睡的机关现象大行其道的原因主要在于,有的单位、部门工作作风涣散并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毛病,在某些部门作风涣散已经成了“潜规则”。“上梁不正下梁歪”,有的领导自己作风松松垮垮,又怎能要求下属严于律己?而且有的单位对机关作风没有建立问责机制或者说问责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有的单位和部门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部分机关工作人员铁饭碗、保险箱的心理在作怪,缺乏事业危机感。

  毋庸置疑,这种伤害群众感情、损害人民公仆形象的瞌睡作风不能再继续沿袭下去了。从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公务员法》对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已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实,对照法律和单位规章制度,只要认真执行,克服这种怪现象并非难事。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让正确的执政理念、服务理念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和每位工作人员的心,如何让法律、制度硬起来?如果问责动了真格,领导做出了表率,谁还敢不怕耻辱地当庭打瞌睡?

  不谈大道理,做人民的公仆、执法为民,就从整治打瞌睡开始吧。


作者:叶祝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