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深度新闻:把七成人逼去租房不合国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0:03 金羊网-新快报

  不买房,老百姓何处去租房?把七成人逼去租房不合国情,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应三分天下

  深读指引:除了高租金,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时间短,并无足够的房源供人们租用。另一方面,政府本应为贫困家庭建设的廉租房不仅在减少,且有70多个城市仍是空白。让70%的人通过租房来解决住房问题并不合中国国情,且会让富者更富贫者更穷。

  解决住房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像西方国家一样建立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让商品房、经济适作房、廉租房三分天下,让不同收入层次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

  ■新快报记者陈文实习生王涛

  没有充足的房子供出租

  中原地产的专业人士认为,如果形成广大的租赁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必须有充足的房屋总量与存量(存量房,即二手房)。

  中国房地产才进行了10多年,远远还没有满足市场需求,房屋的总量还远远不够,存量自然有限。也许经过30年、50年的发展,拥有了丰富房屋总量,房屋的存量也上去了,人们的选择性极大地丰富了,价格也趋向理性与合理,也许人们就不会在乎是买房还是租房。

  广州市以补代建多年没建廉租房

  目前,不仅没有充足的房源供出租,而且房子绝大多数只能由私人来出租,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越来越高的租金。

  另一方面,广州市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建廉租房,只是政府把补贴发到特困户手中,让他们自己去找房子租。

  实际上,廉租住房制度是针对住房困难的最低收入家庭实施的一种社会救助,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规定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对象,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二是住房困难。另外,申请家庭成员中至少有1人为当地非农业常住户口。

  2005年底,在一年的时间里,广州3246户住房、收入双特困户住上了新的廉租房,相当于此前10多年的推动进度。

  广州今年起15亿建廉租房,月租每平米1元

  今年5月,广州市政府宣布将斥15亿建廉租房新社区;月租暂定每平方米1元,住宅户型主要以中小户型为主,安置标准建筑面积人均要达到20平方米,套型面积全部在90平米以下,力争明年底前全部解决全市双特困户住房问题。

  70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

  建设部最新通报的全国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和实施情况显示,尚有70个城市没有建立廉租房制度。

  

深度新闻:把七成人逼去租房不合国情

  广州经济适用房停建三年

  对于不属于特困家庭,经济适用房制度被认为是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的主要途径之一。

  1994年,我国开始建立经济适用房制度。十几年过去了,经济适用房存在的问题逐渐被暴露出来。

  经济适用房供应总量明显不足。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经济适用房投资继续下降,2005年前11个月累计完成477亿元,同比下降8.8%。不少地方甚至停止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建设标准缺乏有效控制,房间超大、装修豪华,偏离了中低收入家庭的真实需求,无形之中减少了有效供应。

  广州是全国最早实行经济适用房的城市。开始叫解困房,1995年改称安居房,1999年又改称经济适用房。

  当时的“经济适用房”指1986年到2002年间兴建7个销售价格低于成本价的安居房小区,是由政府来补贴的非盈利性住房。这些经济适用房主要分布在四区,如白云区的同德花园、泽德花园、积德花园、侨德花园,荔湾区的汾水小区,天河区的棠德花园以及海珠区的聚德花园。

  据悉,16年间,广州投资63亿多元,经济适用房为3万多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解决了住房问题。

  广州市从2002年开始,逐步停止经济适用房新项目的建设,改为以住房货币补贴及廉租房建设的形式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经济适用房正慢慢淡出市场。

  70%买不起房者中新增人口占9成

  广州八成人拥有住房其中六成靠福利分房仅7.1%买商品房

  广州市统计局城市抽样调查队的调查,到2002年底,“广州有83.7%的居民家庭拥有自己的住房,与1997年相比增加了27.7个百分点”。

  但在这其中靠购买了商品房来拥有自己住房的,仅仅只有“7.1%的家庭”。占广州市居民中大多数的“64.9%的家庭”,是靠“买了房改房”才拥有自己的住房的。

  另外,还有“11.7%的家庭拥有原有的私房”。

  这说明,广州人的住房很大程度上是当年突击福利分房的产物。但是,新生家庭大量诞生,所带来的住房压力不断加大。

  到2005年底,全国的城镇人口已增长到5.6212亿,已占全国总人口的43%。从2002年起,三年时间全国的城镇人口增加了6000万。在这6000万的新增人口中,不仅基本上没人可以“享受”福利分房,而且,买得起房地产市场提供的商品住房的只是其中极少数。在全社会70%买不起房的人当中,新增人口至少占到其中的90%以上。

  资深房地产学者沈晓杰指出,按照乐观的估计,全国城镇每年被以新增人口为主的“无房户”所买走的商品住房,只有0.46亿平方米。按照每人需解决30平方米住房来计算,也就只能解决153.3万人的住房问题。

  仅仅把它和全国城镇每年新增的2000万人口做个比较,就会发现全国每年城镇至少新增1847万买不起住房的“无房人口”,占到了城镇全部新增人口的92.33%。如果再把因拆迁和生活贫困而失房的人口加在一起,全国每年新增的“无房人口”要达到2000万,到2010年这5年新增的无房人口就会增加到1个亿。

  国外:让能买房的买房能租房的租房

  中国:缺乏完整的住房保障体系

  束克欣引用相关数据说,在国外,城市居民拥有产权房比率最高的是美国,为68%,而据我国建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居民住房自有率接近82%。

  房地产资深学者沈晓杰说,一些官员喜欢用住房自有率来说事,说中国的住房自有率高,其实即便中外住房自有率具备可比性,也应该明确两个前提。

  首先,一些国家住房自有的背后实际上有一套完整的住房保障体系,让能买房的买房,能租房的租房,租房中又保证能租公房的租公房,能租私房的租私房。

  其次,不少西方人有迁徙移居的习惯,而大多数中国人则习惯长期生活在一个地方。

  在中国人和华人的圈里,买房居住是千百年积累下来的居住传统和文化观念,中国的问题的实质在于,由开发商主导的房地产行业“不健康、不规范”,使得很多人除了“留守”在过去的“福利分房”外基本上没有改善住房的可能。

  解决住房问题应该是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三分天下

  广州大学潘蜀健教授说,无论是30%自有房率,还是70%的租房率,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有没有科学根据,这个值得怀疑。

  但具体到解决住房问题上,应该是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三种形式并存,或曰三分天下。不能想着多少比例一定要买,多少比例一定要租。这不科学。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把高昂的房价涨势降下来,挤出多余的泡沫,让中国的老百姓能接受得了。但有个观念需要重申,即“人人有其屋”,不等于“人人有房产权”。这个观念我们提倡。

  [专家视点]要70%的人去租房将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束克欣宣称的让70%的人走租房之路,是不是等于30%的人拥有了100%的房呢?按照这样的政策导向,30%的富裕阶层买了自己居住的房子以后,可以再买第二套、第三套、甚至第n套用来向其余的70%的人出租。这样做的结果是富者更富,穷者更穷,不但不利于缩小收入分配上的差距,而且还会成为新的拉大分配差距的方式。

  此外,由于广州房价高企,势必导致房租攀升。如果每个月的租金和供楼的钱差不多,那人们为什么还要去租房住?

  政府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是认真落实国家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让更多的普通群体能够买得起房,那种把70%的人逼向租房的政策倾向,不符合中国国情,应予弃之。

  (房地产专家韩世同)

  上图:棠下小区的经济适用房是广州的七个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

  (观宇/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