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吆喝”使出“杀手锏”,泥人加素描老行当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0:57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实习生 曹卫新 实习记者 仲毅 金陵晚报记者 阳江涛

  【金陵晚报报道】昨天是吆喝培训的第三天,为了让学员深刻了解每一段吆喝声的内涵,老吆喝们费尽心机想点子。这不,赵爱民捏泥人、画素描,将老行当重现,并配合着喊出声声南京叫卖。

  “扎筲箕”成了“炸烧鸡”

  “每段吆喝背后都有一个老行当,我今天就让老行当与吆喝声一同展现。”说着,赵爱民变戏法一般拿出一个五彩缤纷的小泥人,小泥人的肩上挑着一个担子,筐子里还装有少量的竹片。

  “这是什么东西啊?”前排小学员十分好奇。“这叫‘扎筲箕’,老艺人就专门用竹篾子来编织竹篮子。”赵爱民一边解释,一边开喊:扎——筲——箕——哎……一段绘声绘色的表演令许多小南京兴奋不已。

  “原来‘扎筲箕’是这意思啊!我一直以为是‘炸烧鸡’呢!”7岁的小学员殷丁任笑着说。而10岁的李翰辰则说:“幸亏老师解释了一下,否则我跟妈妈去吃肯德基时这么一吆喝岂不是要闹笑话了。”

  七幅画代表七种吆喝

  此外,赵爱民还画了7幅素描用“音配画”的手段进行授课培训。

  记者看到,其中一幅画着两个筐子和一根扁担,筐子里面分别放着破棉被、烂棉衣等物件。“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吗?”见小朋友们不停摇着脑袋,赵爱民解释说:“这是南京的一个老行当——收破烂。”

  说着,赵爱民左手拿着素描,右手缓缓向上边伸边喊:“破布烂棉花拿来卖——废铜烂铁拿来卖……”音与画的极佳配合令现场的学员兴趣大增,一边看着老行当的素描,一边跟着赵爱民吆喝着。

  “老师想得真周到,虽然我记忆中曾经听过这段吆喝,但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段吆喝的老行当。”30岁的陈玮告诉记者,他对这段吆喝情有独钟,会仔细琢磨,争取将其中的韵味全部展现出来。

  “金点子”传承声音

  “自从接到参加培训班的消息后,一周前我就在家里忙了起来。”说起自己授课道具,赵爱民自豪地告诉记者,去年参加“金陵吆喝大赛”时,他就凭着“音配画”的绝招摘得了吆喝榜眼的称号。

  “既然音配画那么受欢迎,我何不再继续发挥一下‘长处’?”于是赵爱民就带着他的拿手绝活来到了授课现场。考虑到许多小南京没有见过老行当、也没有听过吆喝声,他又用橡皮泥捏了几个配合老行当的人物。

  “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精力,完全为了让南京吆喝能够代代相传。”赵爱民说,作为地道的老南京,他对本土特色文化特别感兴趣,此次正好借助金陵晚报组织培训活动的大力宣传,衷心希望南京声音代代相传。

  (编辑雨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