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私人博物馆 想说爱你不容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2:52 青年时讯

  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给博物馆下的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并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国际博物馆协会给出的博物馆定义,明确地规定了博物馆的属性:第一,博物馆不以营利为目的(国内国外对“非营利”的理解尚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二博物馆属于永久性

社会公共机构;第三,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

  顾名思义,私人博物馆就是公民个人自主建设的博物馆。

  从遍地开花到举步维艰

  20世纪90年代,出现西方发达国家的博物馆热潮。有专家称:当前国际社会上,私立博物馆已是发展的主流,21世纪将是博物馆的世纪。在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博物馆事业无法适应广泛的社会文化需求,而一直在暗处对传统文化用力的民间收藏从“地下”探出头来,私人博物馆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有专家指出,继宋朝、明末清初、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之后,中国历史上第四次私人收藏高潮即将到来。

  1996年,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在北京正式建立,这是我国依法正式注册的第一座私人博物馆。2002年10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明文规定私人文物可以依法流通,对私人文物“松了绑”,有收藏家感慨地说:“我几十年的收藏终于可以‘见阳光’了。”由此涌现了上千家私人博物馆和“家庭收藏室”。

  “私人投资兴建博物馆主要出于下面四种情况的一种或几种考虑。”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宋向光说,“其一,出于公益考虑,想把自己多年的收藏与广大公众共享;其二,出于经济考虑,想要形成以收藏养收藏的良性循环;其三,企业办馆,对外树立形象;其四,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出土文物的交易还有一些限制性规定,而办博物馆可以使这类收藏合法化,这是一种隐性的原因。”

  然而,火热的建馆局面下有着另一番冰冷景象:几乎每一家私人博物馆从一开业就举步维艰。

  云南滇池边的“翰荣轩”因不堪累累负债,面临迫不得已出售的现状。其主人罗焕新集数代人所藏珍宝,耗资6000万元,馆藏有文献记载的云南467位书画名家的代表作品、云南历代青花瓷精品、少数民族服饰、建水紫砂陶及以幻龙为代表的古生物化石、奇石等6大系列万余件艺术珍品。纵然汇聚如此之多的奇珍异宝,却仍门可罗雀。“翰荣轩”每多开放1个月,便意味着14万元的损失。严重的收支不平衡,导致其经营难以维持,如再无外界力量搭救,难免关门。

  东北最大的私人博物馆——黑河“中植俄罗斯艺术博物馆”2001年8月开馆,一年内免费接待近10万观众,然一年之后,护养藏品等庞大开销便耗尽主人刘明秀的热情和财力。

  上海最早的私人博物馆——“尔冬强民间艺术博物馆”因面临拆迁,举办告别展览后便也关闭了。

  大连第一个私人博物馆——聚金阁,仅存在不到10个月就因资金不足而唱了“空城计”,其主人已正式致信官办博物馆请求收购。

  北京的私人博物馆也难逃厄运。在北京的“文化街”——琉璃厂众多古玩店招牌中,有一家“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2001年10月正式营业,馆内收藏了店主个人近半个世纪的民间雕刻艺术品。然而,开馆不到两年,店主的私人博物馆就陷入了“尴尬”,他几乎每年斥资8万元来“养”这座屋子和屋子里的珍贵文物。2003年8月14日,松堂斋为了扭转形势,张贴告示实行“门票自定”,一直到现在。他说:“我是腰缠万贯,身无分文。”

  私人博物馆呼吁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

  国外对私人博物馆的支持办法是,采取免税或惠税的政策,对捐赠或投资全部归入纳税款。并且,有专门的基金会对这类公益性的活动进行支持。目前,我国税法对捐赠还没有政策上的倾斜,而批准基金会又极为困难,还没有一家博物馆有自己的基金会。

  北京观复私人博物馆馆主马未都说:“根本没有国家政策法规支持。观复博物馆最初进行注册时,首先遭到工商部门拒绝。之后在北京民政部通过注册时,由于私立博物馆是非企业、非事业、非社团单位,被定性为‘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然而,对于所谓‘民办非企业法人单位’,国家法律并没有明确的政策规定进行管理或扶持。由于被定性为非企业,我们不能进行营利行为。即使允许收售门票,所得收入还被纳以税收,微薄收入也所剩无几。”

  刘达临(性文化博物馆馆长)在上海市政部门多方奔走,希望能够得到政策保护、资金支持,来保全中国惟一一家性文化博物馆,然而没有结果。

  私人博物馆需要全民的博物馆意识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近380家私人博物馆。当然,这并不包括数量惊人、隐藏在普通住宅公寓当中的各类私人博物馆。这些居家设置的展厅,最多称之为收藏间。要成为博物馆,必须有独立馆舍,并且对外开放。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60万人才共享一个博物馆,而在发达国家,平均1万~1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

  专家分析,在我国,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休闲去公园,查资料去图书馆,博物馆被冷落了,只是旅游时逛逛而已,而其实,博物馆是最休闲、最养心的去处,里面大量系统的实物资料远远比文字资料有更丰富的可感性和挖掘意义。不知道到底是博物馆脱离了群众,还是我们把博物馆甩出了现代生活圈?

  缺少观众是私人博物馆的致命问题。耗资6000万元的世界惟一专项青瓷博物馆——深圳“玺宝楼”1998年开馆以来,总共只有寥寥几万观众,门票的收入还不及购买一件青瓷的成本。虽然如此,“玺宝楼”主人吴克顺仍认为自己的博物馆办得“值”,原因是凭着“玺宝楼”的规模和影响力,可期待流散海外的瓷器珍品回流。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邓启耀教授也认为,博物馆一定会存在投资多而效益不好的情况,但是从保护文化遗产的角度,还是应该加以鼓励和扶持。

  跟大多数私人博物馆创立者一样,郭汉东也是抱着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目的,决心以个人事业养馆。然而正是这种对于“文化事业”理解的误区,使很多风光一时的私人博物馆失蹄落马。许多公立博物馆都难以招徕观众,而一些私人博物馆却摆出“公益、奉献”的姿态,拒绝一切宣传和包装,其藏品及布置经年不变,躲在角落里默默等待观众。

  结果,能够通过114等公共查询系统查询的私人博物馆寥寥无几,公共媒体上的报道也很少涉及私人博物馆的具体地址。普通参观者若要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私人博物馆,需要通过辗转多次才能如愿。难怪有专家提出,既然把私人博物馆视作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主办者就要有“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意识,引入现代管理模式,花力气为自己的博物馆进行吆喝宣传。

  非营利,不等于不营利

  在不少人看来,开设博物馆是一桩亏本生意。一方面,博物馆属于公益事业,是一种公众福利,不能为参观者设置较高的参观门槛;另一方面,博物馆的运作需要较高的维持成本,展示场地的租金、管理人员的收入、维修保养的费用,都需要一大笔资金投入。难怪在世界范围内,如果一个博物馆的所有经营收入能够达到投入费用的30%已经算得上经营有方了,其中门票收入最多只能达到所有投入的5%到10%。

  久而久之,非营利性逐渐演变成一种博物馆“不能营利”的惯性思维。也就是说,由于“以馆养馆”基本不可能,很多人就放弃了“以馆养馆”的打算。更有甚者,认为博物馆只能管理不能经营,忌讳将博物馆与“经营”二字相提并论,认为会违背博物馆公益性的本质。而这种看法,不仅影响了私人开设博物馆的积极性,也束缚了私人博物馆的经营意识。

  然而,国际博物馆协会近年来关于“非营利性”的内涵却有了新的解释:“非营利”并不意味“不营利”。在美国,当博物馆由公立向私立过渡时,自身经营收入所占份额由公立博物馆的2.2%~11.1%上升到私立博物馆的14%~49.5%,可见自身经营收入对于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论公立还是私立,在观念上,博物馆要走出耻于谈金的误区,尽快将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永久免票开放是博物馆的终极目标,但作为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私人博物馆可采取灵活的门票制度,这也是文化事业向社会集资的一种方式。此外,通过国内外巡回展出、馆际交流、与学校挂钩等争取稳定观众源的方法,也可带来收入。

  在这一点上,马未都有自己的看法。他说:“我特别反对‘艺术无价’这种说法,衡量一件艺术品价值高低的庸俗标尺就是‘钱’。”

  将众多中国艺术品汇集在一起,陈列在热爱艺术的普通大众的面前,这本身就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尤其在“藏不外露”、“秘不示人”的中国收藏圈,这种与众人分享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快乐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

  他说:“一个民族愿意掏钱去买艺术品就是对艺术品的尊重,这个观念如今在国内还没有深入人心。而在西方,一件艺术品的价值高低是与金钱直接挂钩的,甚至民族荣誉都可以通过金钱来衡量,比如说荷兰人,他们最引以为荣的就是他们拥有凡·高,拥有这位世界上画价最高的画家(毕加索个别作品除外),他们会说荷兰博物馆藏有100多件凡·高的作品,可以折合多少多少钱。”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私人博物馆发展危机

  马未都在经营观复的过去8年中,碰到了诸多问题。八年的风风雨雨,使他在博物馆经营方面形成了很多独到的见解:首先,不断增加拍品,充实展品的内容。现在观复还在不断从香港及京沪等地买进藏品,只有展览内容丰富了,才能对民众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其次,展览陈列的方式要有创新。新的观复有众多宽敞的展厅,每个展室又都是一个会客厅,文物被很“随意”地展示,如同家具装饰一般,给人以极大的亲和力,巨大的展览空间也避免了拥挤,避免了库存藏品的不见天日和资源闲置。

  第三,实行会员制。日本的很多知名博物馆就是通过实行高级会员制、有效地征集到所需资金的。会员可以享受一定的特别优待,比如参观时可以进入贵宾休息室、认识藏品时可以上手获得感觉等等,同时每年交纳一定数量的会员费。据了解,目前国内拥有千万元资产以上的人多达数十万,这个庞大的群体将会是未来私人博物馆“会员俱乐部”的潜在客户。

  第四,开发博物馆的相关产业。新的观复整体布局就是一个大型茶吧,由数个大小不一的茶座构成,因为有了文物的装点,这些茶座显得很有格调、富含韵味,因而也能吸引来自国外大财团的总裁、政界知名人士前来捧场,博物馆在提高知名度的同时获得私人捐赠,享用丰厚的经济回报。

  第五,利用知名度来获取经济效益。当一家博物馆经营成功后,它的知名度随之上升,在经济社会,知名度就意味着能够创造效益,比如观复,如果经营成功了,可以考虑为自己的展览寻求“冠名费”,配合某些企业的宣传做特展等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