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岛开发区推出惠民措施打造富民经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5:29 人民网

  青岛开发区在建设“全国最好开发区”过程中,注重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积极推出了多项惠民措施,扎扎实实地为群众谋利益,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

  都市农业显生机

  青岛市开发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雷家店子社区是远近闻名的草莓生产基地,盘点今年的草莓收入,该社区党支部书记薛桂波喜不自胜:“今年全社区种植草莓300多亩,每户居民平均2个草莓温棚,销售旺季日创效益近10万元,今年全社区仅草莓一项总收入可达300万元,人均增收3300多元,占全社区居民人均收入的70%以上。”

  不仅小草莓产出了大效益,在青岛开发区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南部的抓马山、龙雀山北侧,一片片长势喜人的冬枣树、桃树、杏树也给当地的居民带来了致富的希望。在这片规划总面积为7550亩的红石崖高效农业观光园内,目前开发区已投入200多万元,完成果树种植约3000亩,这个定位在都市农业,集优质山水瓜果、苗木花卉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将在3年之后实现年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随着农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深入,开发区现代农业新格局崭露头角。4000亩珠山茶园生金产银,周家夼生态园林示范园良木参天,东兰花花卉示范园花团锦簇,2005年六大农业园区完成投资1500多万元,累计投资达1.2亿元,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带动200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免费培训促就业

  青岛开发区项目建设让部分农民失去了海洋和土地,针对失地失海农民没技术、没特长、创业难度大的特点,青岛开发区建立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免费培训体系。

  薛家岛办事处东山村的船老大薛光荣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继领到了近8万元的渔船报废拆解补助金后,他又顺利地从区政府为失地失海农民设立的培训中心毕业了,熟练掌握了修船技术的他即将在一家修船厂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薛家岛街道办事处烟台前村的失海渔民尹宝昌利用培训得来的知识,改良了祖传技术,做起了海参加工,他还给自己的产品注册了“老尹家”商标,由于产品品质好,加工手段独特,他的“老尹家”海参在市场上有了相当的知名度,不仅在国内市场成了抢手货,而且还把生意做到了日本,使薛家岛上百家海产品养殖户纷纷加盟在他的旗下,逐步带起了一个海珍品养殖加工基地。

  今年,开发区将在六个街道办事处轮流开设这样的免费技能培训班,每年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资金,专门进行叉车驾驶、汽车维修、焊接等基本的技能培训,还联合区内各大企业打造“订单式”培训,每年至少使3000余名农村劳动力接受免费培训。2003年以来,全区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80%以上。

  扶贫帮困解民忧

  柳花泊街道办事处韩家台村,是小珠山水库的库区移民村,利用丰富的水资源,该村的鱼藕混养项目获得了大收益。村民们给我们算了一笔帐:平均每亩水面投资1.2万元,年生产鲶鱼1200公斤,收入5000元;收获鲜藕3000公斤,收入9000元,每年都可收回成本并实现赢利。同处柳花泊街道办事处的小夼村,苗木种植越来越红火,年可出售苗木100万株,实现收益30万元。

  为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快增收步伐,黄岛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扶持农业重点项目。2005年区财政列支2335万元资金,用于支持全区37个农业重点项目。这个区充分利用贫困村的土地、水力、山林等资源优势,从小项目做起,鼓励村民发展苗圃、养殖等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实施开发式扶贫、滚动式发展。

  青岛开发区还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从2003年开始,区级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并从2004年起,每年按照10%的比例增加。几年来,区财政共投入1387.85万元扶贫资金用于贫困村的发展。为使贫困山区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步伐,青岛开发区还制定了《退耕还林暂行办法》,规定:“凡在规划范围内,严格按规划及要求,发展经济林的,三年内由区财政每亩每年补助300元;栽植生态公益林或风景林的,由区和办事处两级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每亩每年补助600元,直至延包期结束或者被征占用”,仅此一项,全区已累计投入资金4800万元。

  “十五”期间,区、街道两级财政共扶持扶贫项目138个,对66个经济薄弱村进行了项目扶持,这些项目已累计为贫困村集体增加收入1800多万元。到目前,除新划入的红石崖街道办事处外,全区集体经济纯收入低于20万元的村从“九五”末的42个减少到3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集体经济放异彩

  青岛开发区的社区集体经济发展迅速。这个区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的意见》,规定凡是由村(居)集体新引进兴办的各类项目,所形成的街道办事处实得财力,由办事处以不低于30%的比例返还给村(居)集体。同时,实行“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牌,一村一龙头”的措施,促强扶弱。

  黄岛办事处刘公岛路社区,因紧临亿吨大港前湾港,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几年来共引进外资1260万美元,内资2.36亿元,2005年实现利税5577万元。

  长江路办事处黄浦江路社区则因地处行政商务区,抓住旧村改造的契机,建设通用厂房对外租赁,2005年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096万元。

  目前全区集体经济纯收入在30—500万元的社区达113个,在30万元以下的32个,500万元以上的31个,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橄榄型结构。(记者宋学春通讯员王芳)

  (人民网青岛8月24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