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为何孙家正不觉得文化部长难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5:32 南方网
  金羊网 李逊达

  不久前我曾撰写过一篇题为《为何中国文化部长最难当?》的拙文,这是因前任文化部部长刘忠德的难当感觉而发的一点点感想而已。没想到在8月21日的《文汇报》上我又看到了该报记者江胜信采访现任文化部孙家正的文章:《孙家正:不竭的文化思考者》这又引起了我极大兴趣,于是,我仔细拜读之后,还特意作了一点比较,发觉挺有意思的。

  现在不仿整理出来,让大家从中也可以明白,原来文化部长对某些人来说是挺难的,而对孙家正来说,已当了整整八年,却仍然还当得有滋有味,根本没有什么难当的感觉。

  难道他有什么秘诀吗?

  首先,前后两位部长的文化专业不一样,前部长是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专业,现部长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一个学工一个学文,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前者的思维是非常严密的,容不了事物的一丁点儿“脱轨”发生。在建筑上因数据的差错将酿成建筑物倒塌,这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而后者常是从情感出发去思考问题,但又不失理智,在八年改革中“将文化体制、文化外交、文化保护等工作开展得渐入佳境。”

  那么他的为人、为官之“道”是什么呢?请听他的自白:

  “一个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当然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这决不意味着人云亦云,照搬照套。情况千变万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保持独立的思考。”

  由此可以作一些大胆想象,一个善于习惯套数学公式的文化部领导,难免在文化领域里去套千变万化的思想公式,那肯定是要力不从心的,所以感到难也是理所当然的。

  前后两位文化部长的出身背景也不一样。刘部长出生在东北,父輩1945年参加革命,他受父辈的影响很大,于1948年参軍,和他同时穿上军装奔赴战场的小伙子都牺牲了,最后就剩他一人回来,这种战争残酷所带给他的痛苦,是他永远也无法忘掉的。为此,他写了他第一部歌剧《悲怆的黎明》故事中惟一幸存者林梅的原型就是刘忠德。而孙部长出生在南方的乡村知识分子家庭,袓父、父亲一边教书,一边行医,一边种田。父亲仅26岁就为国捐躯,母亲含辛菇苦将他抚养成人。特殊的经历让他骨子里对亲情有种强烈的依恋。他所写的一首诗《背后,那深情注视的目光》就是献给他80岁的老母的。这样很不相同的苦难艰辛的历程,决定了他们的革命理想是一致的,但处事的行为方式却不尽相同。

  刘部长说,人生不是要坚强,而是必须坚强。这是有过战争经历的军人肺腑之言,所以他一个军人的恣态去管理一个大国的文化,他不得不帶着问题去研究马克思主义原著。通过学习,来回答现实的问题。所以他刚上任时一般一个艺术门类要用一个星期去研究。因而他感到文化圈很难对付,有人说宁帶千军万马,不帶八百杂耍。别说搞文化的倚老卖老,以专家自居,就是司局长们,你要让人家服气,也只有学习。

  由此可想,一个边学边领导的文化部长如果不感到难当那才怪呢!但更怪的是怪在当时,为什么非要将他送到这高位上去考验他的军人的意志和精神呢?中国非他莫属吗?尽管他说,他最讨厌附庸风雅、不懂装懂;那么对一个文化部长来说,不懂再去学懂,未免让国人都感到累,而当事人则感到确实是难了。

  如果说孙部长在这高位上游刃有余了八年是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他把江苏金坛县的思想家洪应明的两句话当作他的座右铭,一是“文章做到极处,无有他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他异,只是本然。二是交友须帶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也就是他说的,工作之外,本来就是个普通人。

  我想,在中国如果用普通人的心态去当文化部长,应当是不会难当的。孙部长就是最好的榜样。(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