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一得之言:官场的沉疴和“在位时不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5: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周明华

  原中组部部长张全景近日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专访时说:“我有个看法,现在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是‘官多为患’。一个省有四五十个省级干部,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地厅级干部,一个县有几十个县级干部,可以说古今中外没有过。更何况一个省、市除省长、市长外,还有八九个副职,每个人再配上秘书,个别的还有助理。”说实话,张全景描

绘的这个“洋洋洒洒、蔚为壮观”的场景是有所保留的。在我们耳熟能详的实境中,诸如一所普通几千名学生的大学,地厅级院长、书记20人(不含退休,以下同),处级和科级400人;就是笔者曾经供职过的一个副科级单位,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地配备了一正五副,外加20个股级中层,而机关总人数不过40人。

  在我看来,不管是今年刚从北京大木仓胡同37号搬走办公桌的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所捅破的那一张“助学贷款之疲”的窗户纸,还是今天张全景道出的这句实话,均凸现中国官场亟待解决的沉疴———那就是在位时不说,退位前后真情萌动。何以至此?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是源于干部用人上的“超稳定乌纱疲态”所致。尽管在近日中央下发《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之前,我国早有不少干部管理政策,但遗憾的是,这些政策却常常被束之高阁,变成一纸垢尘蒙面的空文。由此,让“照顾官”、庸官、问题官等一样吃着“皇粮”,他们头上的乌纱似乎只有系得更紧而没有松掉的迹象。再者,机会主义和明哲保身的社会心态是构成“在位时不说”的又一成因。在轰轰烈烈的市场经济的刺激下,包括大小官员在内的中国公民,似乎突然间感到了一种意识迷惘。在这种窘局下,人们自动或被动地变成机会主义者。他们时刻都在寻找着自救或他救的路径,攥紧着各种机会。在这种执着的机会寻找中,处于信息和权力有利地位的人,自然便有比他人捷足先登的机会存在。源于此,便派生出各种将市委大院变成“乌纱帽批发中心”的官场怪况。而在职时,纵然看清了这种陋习,或许还抵御过歪风的侵袭,但最终他还是无法站出来向“潜规则”呐喊;即便他不是既得利益者,但他不敢打破这种既定形态。因为,这种平衡的打破,最终完全可能让他成为牺牲品。所幸的是我们的社会还是出现了张保庆和张全景这样的敢说高官,即便他们说的机会不是最佳。如果这种敢说真话,敢挑破一层纸的批判精神能成为我们社会的一种常态,那么,中国官场沉疴是完全可能被铲除的。

  (紫/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