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新市民”文化:星星之火,应当燎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6:24 南方网
  新京报网络版 

  8月21日,西安市雁塔区继青岛市之后,在全区下发《关于规范“新市民”称谓的通知》,该区40万外来务工人员从此改称“新市民”。文件指出,从即日起,凡是对“新市民”以前的称呼,如“外来人口”、“外来务工人员”、“打工者”、“农民工”等,统一规范称谓“新市民”。(8月22日《华商报》)

  不少地方关于要为“外来工”正名的呼声很多,但如此直截了当地将“外来工”称

为“新市民”的,还不多。青岛市与西安雁塔区先后出台此类政策,象征着一个积极的信号:我们的城市,正以越来越宽广的胸怀,迎接新一轮城市化运动中大量新移民的到来。从对“盲流”的敌视,到对“外来人口”的警惕与防范,到今天张开臂膀欢迎“新市民”,相信所有的城市必须、也必然会走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时代。

  “新市民”不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而是一个明确的指向,这就是:这些从四面八方进入城市的新移民,除了其中一部分最终会选择“告老还乡”之路,相当一部分迟早要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这种转换,既有赖于新移民自身自强不息的艰苦努力,更有赖于政府逐步落实新市民平等的市民待遇,否则,所谓的“市民”称谓也就徒有其名。同时,它也有赖于城市管理者在制度安排上的平等,甚至以优惠手段向新市民倾斜。这样的倾斜之所以是社会公平的一部分,乃是因为新市民属于城市中的相对弱者,而扶贫助弱正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之一。

  雁塔区的“新市民”称谓中就包含着许多此前所没有、今后会更多的“真金白银”的市民待遇,该区专门组建了新市民援助服务中心,将从法律援助、子女就学、看病就医、就业指导等方面,为新市民提供帮助,使他们真正成为雁塔人。比如对其中的特困人员提供标准为每月200元的低保;教育收费与本地学生相同,并享受同等的选先评优待遇;建立12所“新市民医疗援助服务定点医院”,对有困难的新市民提供各种优惠,特殊情况还给予特殊资助等。而根据相关文件规定,青岛市的“新市民”,则可以享受子女入学、房贷、保险、购车挂牌、考驾照等与市民同等的待遇。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野看,新市民文化的建设既是中国城乡“和解”、和谐的开始,也是彼此双赢之举。今后,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迫切需要到城市寻找新的生存空间,新市民迫切需要学习城市生活的技能和规则,如果城市不能及时容纳他们并提供必要的帮助,甚至依然对他们采取“经济上吸纳,社会上排斥”的身份歧视政策,那么,他们随时有可能被城市边缘化而成为潜在的“城市高危人群”,直接危及城市的安定与和谐发展。

  我国至少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正大踏步行进在通往“新市民”的道路上,他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最具吃苦精神、最有创业冲动的群体;他们也是联结城乡的一个重要载体:既关系着城市的安宁、和谐与经济发展,也关系着新农村建设是否能够源源不断地吸取城市的营养,是否能够终结过去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农村“失血”状态。完全可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关乎整个中国的命运。

  西安雁塔区与青岛市的“新市民”文化,是星星之火,当燎原中国。随着人们不断的点滴之努力,最终必达成整个社会的制度进步与公正。新移民及移民二代的平等市民权利,包括户籍、高考等基础性制度性权利,也最终应当能够得到保障。(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