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高考状元细说取舍港校原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4日17:16 大华网-特区青年报

  新闻提要:今夏内地高招,因为香港高校的频频出手与频频得手,显得格外热闹。

  截至目前,今年高招总共900内地学生被港校收入囊中,其中不乏北京、山东、四川、海南、广东等地多位头名考生。

  记者日前分别电话采访了山东、海南、广东和云南四省的5名高考状元,他们中的3

位选择在香港的高校就读,两位花落北大和清华。这些高考状元最终选择港校和内地高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他们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究竟有哪些因素驱使他们作出最后的选择。

  刘涵:我想在香港培养锐气(今年云南省高考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录取)

  记者:你为什么放弃了北大?

  刘涵:我之前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并且被录取。当时我选的是北大国际关系学院。我想去香港是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机会,我喜欢尝试。而且,并不能说是放弃北大,将来一定会有机会在北大进修。

  记者:你对香港大学印象怎样?

  刘涵:目前的感觉都来自每次跟我联系的老师。因为我对港大不是很了解,所以每次电话都会问很多问题,老师也都不厌其烦地解释,非常耐心,非常亲切。

  我最关心奖学金和课程安排记者:你会问哪些问题?

  刘涵: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奖学金、课程安排等等。

  记者:学校最后给你全额奖学金?

  刘涵:对,这个有书面协议,不过还要看学生在校的表现,分得也比较细致,差不多价值每年13万港币。

  记者:港大的课程是怎样安排的呢?

  刘涵:这就是我选择港大的原因,因为港大安排第一年在北大委培,这样,我就可以先在北大学习,之后,再去香港,那么就可以接受两种不同的顶尖教育。可能需要改变惯有的学习思路

  记者:你是如何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教育的呢?

  刘涵:在香港可以体验国际化大都市的氛围,信息、资源非常发达的。北大则有着与众不同的大气和底蕴。我想,在内地是培养底气,在香港是培养锐气。

  记者:有没有想过将面临的困难?

  刘涵:有,比如语言关,因为那里是全英语教学;还有会不会水土不服,因为香港的环境与云南相差很大;最关键的就是学习模式,我想可能需要改变惯有的学习思路吧。

  刘冉:去香港可能更适合我的性格(今年山东省高考理科原始分状元,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香港中文大学?

  刘冉:我高考之前就报考了香港大学,成绩出来后,发现考得很好,如果报考香港中文大学也没有问题,所以就报了。其实高考之前跟家里人商量过很多次,当时就有去香港的意愿了,还特地去济南的招生会咨询过。当天晚上接到他们招生组组长梁老师的电话,她说录取有50万港币奖学金,任选专业没有问题,聊了40多分钟。

  北大自主招生时没有录取我

  记者:没能去北大清华读书,你感觉遗憾吗?

  刘冉:遗憾啊,尤其是报志愿那两天,一直很犹豫,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也和我联系过,两边都有很好的特点,去香港可能更适合我的性格,外向,喜欢新鲜。

  不去北大还有一个原因,他们自主招生的时候没有录取我,有点抵触情绪。因为我们学校没有推荐名额,而他们很看重这个推荐,我觉得这个过程不太公平。

  留在香港工作也不错

  记者:你对今后的读书工作有设计吗?

  刘冉:我比较喜欢新闻学和法学,我有信心在哪里都做到最好。希望读完本科后能到国外去读研究生,如果去不了,留在香港工作也不错。

  我现在在上一个英语辅导班,看一些粤语的电影,在中文大学的网站跟一些学哥学姐交朋友,问一些问题,正在准备入学。

  孙贝贝:向往在香港读书生活(今年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选读香港中文大学)

  记者:你为什么选择港校?

  孙贝贝:我比较向往新东西,在香港可以接触到和内地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可以遇到从世界各地来学习的人,那里是双语教学,日常交际可以频繁使用英语,提高很快。而且我想可能会在香港就业,在香港读书会更便捷一些,离家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参加北大自主招生差8分记者:不上北大清华有遗憾吗?

  孙贝贝:有的。考前几个月里都是冲着北大清华这个目标去努力的。之前我参加了北大的自主招生,笔试时差8分没有过。清华的招生咨询会我也去过,那里的老师挺欢迎我去的,原本我的第一志愿报的是清华,8年的医学本博连读,后来也是因为多了解了些香港的大学,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个去处,最后做出这个选择挺艰难的。我现在先读商科基础班,可能会去读精算,因为这两种专业都特别难读,所有人都劝我别读了,这种困难让我想去克服它,接受挑战。

  希望以后能领略北大清华底蕴

  记者:你规划过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吗?

  孙贝贝:香港中文大学可能会有很多海外交流机会,我想有机会出国去见识一下,如果没有这笔奖学金(香港中文大学提供50万港币奖学金),我还是会去读,奖学金更大程度上给我精神上一个鼓励,并不是哪个学校给的钱多就去哪里。

  我希望以后能有机会去北大清华读研究生,我觉得,北大清华底蕴挺足,不去学就不一定能领略得到。我挺好奇的,但是又不能把这些学校一起都读完,这一次就只好放弃了。

  于尧:我有挥之不去的清华情结(今年海南省理科状元,毕业于海南中学,选择就读清华大学)

  记者:都有哪些港校向你抛了绣球?为什么最后选择了清华?

  于尧:分数一下来,香港中文大学就给我打了电话。而之前,我也申请了香港大学的面试,因为港大也有我想报考的建筑学专业。但我最终选择清华。因为我很喜欢清华,很小的时候就去过清华北大,非常喜欢清华的建筑,当时是比较感性的认识。长大之后更崇尚严谨,我觉得清华能够给我这些。清华有很多大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13亿人都认可的大学。

  香港奖学金未必够用

  记者:香港高校有和你谈到全额奖学金吗?你怎么看?

  于尧:有的。港大承诺是45万港币,中文大学是50万港币。我认为奖学金是在香港读书和生活的费用。而且香港的消费那么高,即使是这么高的奖学金都未必够用,生活上大概还需要自己补贴。最关键的是,我要在大学得到的更多的是无形资产。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和我的师兄师姐沟通,他们告诉我很多在北大清华的感受,我觉得那才是我想要的。

  内地大学更注重基础

  记者:你觉得内地高校和香港高校有什么不同呢?

  于尧: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最近一段我一直在网上了解这个问题。内地的大学更注重基础,港校更崇尚开放、发展式的教育,实践的机会更多。我首选的专业是建筑学,其次是金融学,港大的建筑学赫赫有名,金融学的实力也不用怀疑。所以,抛开这些因素,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就是我挥之不去的清华情结。

  叶婧:上北大也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今年海南文科状元,毕业于海南中学,选择就读北京大学)

  记者:很多内地学生选择到香港读大学,你为什么依然选北大?

  叶婧:首先没有最好的大学,只有最适合的大学,我觉得北大比港大更适合我。北大是我从小的一个梦想。对我来说,也许一辈子只有一次上北大的机会,但是去香港或者外国读书的机会很多,所以我打算在北大读本科,在国内接受完整的大学基础教育,然后到香港或者外国继续深造。港大给我打过三次电话

  记者:是不是觉得这个决定是人生中遇到的一件大事?

  叶婧:当然。这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要想清楚。综合了父母、老师、亲朋好友和我自己的志向选择,然后才做的决定。香港大学是6月底7月初给我打来的电话,当时我没有立即回复,前后打了三次,然后我就回复了,决定去北大。理性看待高额奖学金和高薪就业

  记者:很多人都认为香港高校的奖学金和就业后的高薪很有诱惑力,你怎么看?

  叶婧:就我了解到的情况,的确有很多人去香港是因为高额奖学金,比如,港大承诺给我45万港币,中文大学是50万港币,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认为50万港币就一次给你了,其实不是这样的,除去在香港的学费和生活费就没有什么钱了。我在网上了解,港大的毕业生平均月薪是1.7万港币,但是他们大部分是香港本地的学生,内地学生在香港就业的话,生活成本要高很多。所以要理性看待高额奖学金和高薪就业的问题。(吴狄王荟杨华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