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该打什么“牌”(为地方把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00:28 人民网-华东新闻

  

南京该打什么“牌”(为地方把脉)
哪张牌能站得住脚

  陆志新绘“博爱之都”成为南京新的城市名片,不过从旅游业来看似乎效果不显

  8月24日,南京市旅游局再次向社会征集“博爱使者”,对象是在除南京以外的城市求学的大学生,这些“博爱使者”的任务是向人们宣传南京的旅游资源。这已经是南京第三

次征集“博爱使者”,这支队伍目前共有近1300人,预计在未来几年将扩充到万人。

  其实,“博爱之都”已成了南京近年来逢人便掏的一张“名片”了。

  去年,南京曾举办过一场声势浩大的“城市名片”评选活动。据称有百万人参加,历时百天,最终有10个词汇当选,分别是:博爱之都、龙蟠虎踞、明城墙、中山陵、南京大学、夫子庙、总统府、云锦、金陵十二钗、“多大事啊”。最后一个是南京人常用的一句俚语,其他多为有形的东西,排在首位的就是“博爱之都”。

  在此之前,南京就已经将“博爱之都”这张名片用于旅游促销了。早在2003年7月,南京就曾在北京举办过博爱之都旅游推介会,旨在借助首都的影响力,把南京“博爱之都”新形象推向海内外。而现在,“博爱之都”更是位居南京众多名片的首席,大有取“六朝古都”而代之的趋势。

  “博爱之都”是南京于2005年10月起正式使用的对外推介名称。当时经过了市长办公会批准,并且花9万元注册了商标。使用这个名称的原因,据说来自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博爱”之意,表示南京“博大、博爱、宽容、包容”的城市精神。

  将近一年过去了,这4个字似乎并未给南京旅游业带来直接的效果。笔者采访过的一些旅游界人士认为,“博爱”的含义不是哪个城市拿过来就能用的,它是人类的一种向往。而且,“宽容”的城市何止南京一个。更何况,一个城市是否“博爱”,需要时间体会,对匆匆过客而言,很难将一时的感觉和这个名称挂上钩。

  业内人士认为,南京的形象定位离不开“古都”特色

  对于南京,要打造一张贴切的、有现代感的、同时能够准确反映城市特质的城市名片,似乎不那么容易。最近几年,南京为此煞费苦心。

  2002年,南京曾经准备使用的城市名片的备选方案是:(一)南京,世界第一城垣。英文:NANJING CITYTHE LARGEST WALLED CITY IN THE WORLD;(二)博爱之都——南京。王者风范文化绿都;(三)南京,力量与韵律之城。另外还有“体验十朝胜地,触摸近代中国”、“一半是历史,一半是山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等备选条目。

  当年6月,南京市旅游局决定编制《南京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规划》,经过半年多的旅游形象口号征集与筛选,不少旅游专家认为,南京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源泉。长期从事旅游工作的杨奇龙认为,南京六朝文化、明文化都反映了南京的“古”,民国文化也是一种“古”。南京的大多数旅游资源都与“古”有关,因此,旅游形象定位离不开“古都”特色。

  “世界第一城垣”、“绿色之都”难以体现南京的城市特质

  那么,“世界第一城垣”这张名片如何呢?这也是南京对外宣传旅游资源的一个提法。

  不错,南京的明城墙周长33.676公里,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发现哪座城市的城墙堪与比肩。不过,到国外推介时也会遇到麻烦:老外一下子搞不清“世界第一城垣”和长城之间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总会问:“你们南京是不是靠着长城?”当然不靠,要是真靠着长城的话,何至于为一个意在概括城市形象或精神的词儿这么煞费苦心,直接用“长城之城”不就结了。

  南京的绿色也是当初备选名片之一,江苏省的领导曾在一次绿化建设活动中表示,要让“绿色南京”当作给外地来客的第一张城市名片,有人甚至建议南京就叫“绿色之都”。

  南京的绿化,尤其是以“中山”命名的几条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所形成的“绿色隧道”,世所罕见。用这个称呼该当之无愧了吧?据旅游部门的官员称,深圳、昆明等一些城市,或由于地理条件,或因为城市新兴,绿化建设都很出色。在它们面前,南京的“绿”并不占优势。

  为何不继续沿用“六朝古都”?是否有点不“与时俱进”?

  历史上的南京,曾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六朝文化也一直是南京旅游界、文化界值得自豪的东西。不过,由于历代战乱,现在想看看六朝遗迹,除了栖霞一带的石刻、牛首山南麓的南唐二陵以及南京市博物馆的藏品之外,其他地方只留下了当时的一些地名,像这“苑”那“苑”。

  有位老文物专家一直念念不忘的愿望,就是在南京南郊建一座“六朝城”。但牵涉到征地等巨额费用,也只能想想而已。不过再怎么年代久远,“六朝”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有句老话讲南京人的文化底蕴,叫“石城卖菜翁,都带六朝烟水气”。使用“六朝古都”这个名称,多少也能看到点实物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继续用“六朝古都”这个称呼,哪怕听起来觉得耳熟,有点不“与时俱进”,但比“博爱之都”更能反映南京的特质。

  南京发展旅游业,向外推介旅游产品需要一张合适的“名片”,旅游业人士表示,如果南京能找到一个准确定位又充分反映城市特点的“名片”,“旅游倍增计划”的口号就可以喊得更响了。

□肖 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