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息不透明再演“水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3:14 大河网-河南商报

  8月21日清晨6时25分,吉林市环保局接到举报,松花江支流遭到二甲基苯胺的严重污染,污染带长约5公里。23日下午,哈尔滨各超市再次出现市民排队购买饮用水一幕。

  污染事件发生后,到8月23日下午晚间,危机已经消弭,新华社发出通稿,当地的媒体才有所反应,公众第一次从权威部门了解到这一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是在危机发生的60个小时以后。从中不难看出,公众对这一公共危机的知情权,是受到严格控制,甚至是封锁

的。

  正是这种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对称的状态,让哈市民众听到水质污染的小道消息,又无从得到权威部门的说法,从有备无患、未雨绸缪的愿望出发,大量储备自来水,造成城市局部供水不足,最后再次酿成了“水危机”。

  今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其中明确提到,“(突发公共事件)要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比照国务院的这一要求,不难发现,无论事发地的吉林市,还是可能受到直接影响的哈尔滨市,都未能在第一时间向公众通报这一信息,也就是未能履行自己的法定职责。

  (据8月25日《潇湘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