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唐古拉山藏民的新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4:48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唐古拉山藏民的新生活
尼玛家盖的“长江源头朗玛厅”。

  本报记者 赵永琦摄

唐古拉山藏民的新生活
憧憬着未来生活的尼玛。

  本报记者 赵永琦摄 8月下旬的一天,太阳暖暖地照着藏民尼玛在格尔木市南郊的新家。

  2004年11月22日以前,尼玛和祖辈们一样,一直生活在青海省唐古拉山镇,那里平均海拔4532.1米,沱沱河静静流过,被称为“长江源头第一乡”。有322户居民的唐古拉山镇,是个纯牧业的小镇,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加剧,那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藏民仁青有3万亩草场,却只养了20头牛和数量很少的羊,因为“草场退化和沙化得厉害”。

  2003年,国家成立了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三江源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大家可以自愿选择是否移民”,唐古拉山镇长才让诺吾说。尼玛、仁青和其他126户藏民卖掉家里的牛羊,搬进了政府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新村。新村距格尔木市区1公里,距唐古拉山镇430公里。每户有300平方米的院子,近70平方米的藏式风格平房,两室一厅,厨房、卫生间齐备。

  他们在山上的草场,被圈起来禁牧。5年时间里,每户移民每年可得到政府6000元的补贴。5年后,他们可自愿选择是否返回。移民新村依法选举产生了村委会、妇联等基层组织,两个卫生员轮流在村里的卫生所值班。村里还有个敬老院,13位“五保户”已经入住。

  “格尔木的生活条件,比唐古拉山要好很多”,这是大家的普遍感觉。唐古拉山镇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镇,“格尔木海拔低了近2000米,呆着舒服,对身体也好。”54岁的仁青很喜欢这里的环境。

  从“乡下人”到“城里人”

  搬进新村的人们越来越像“城里人”:仁青常在家里看电视。冰箱、电话,大多数人家都有,手机也已相当普遍。以前他们以牛羊肉为主食,现在蔬菜的比重已明显增加,“品种多了,而且新鲜”。在山上很少洗澡的他们,现在每个星期都要去城里浴室,“淋浴3元钱一次,很舒服”。

  孩子们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他们几乎每人一辆崭新的山地自行车,个子不够高的孩子,腿斜插在车梁间骑行,在村里的硬化路上呼啸而过。尼玛的小儿子达吉,今年10岁,半个月后,他将到新竣工的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小学读书,崭新气派的3层校舍,距他家只有几百米。达吉喜欢新村,也喜欢格尔木市,因为这里“好玩的多”,他的梦想是好好学习,以后“当警察”。

  傍晚,伴着录音机里传出的动感十足的迪曲,几个年轻人在路边跳起了锅庄舞。房顶上,长长的经幡在阳光下随风飘荡。

  让孩子上大学是最大梦想

  去年9月,尼玛花了近4万元买了辆松花江牌的面包车,在格尔木市和唐古拉山镇间跑客运,并做些买卖。他还用这辆车,带全家人去了趟拉萨,在那里他与妻子补拍了婚纱照,现在就挂在客厅迎门的墙上,这也是他们第一次到拉萨。

  跑了大半年后,尼玛又在自家院里盖了个约60平方米的新房子,取名“长江源头朗玛厅”,早上是茶馆,提供酥油茶和糌粑;夜里是歌舞厅。一个晚上可以挣50元钱左右。尼玛的妻子用电动的酥油桶,做酥油茶卖给村民。2005年,他们每月收入约1000元,“搬下来后,要挣钱供孩子读书”,让孩子上大学,是尼玛最大的梦想。

  移民村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规划新村时,院里就预留了修建暖房的空间,暖房里可养羊,也可种蔬菜,建设费用由政府支付,目前资金已经落实。除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外,培训提高村民的劳动技能。目前已有30名村民拿到了电焊工资格证,18名村民领到了驾驶执照。政府还出资帮助村里建了藏毯厂,预计今年9月投产,这将给村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以后,我们还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培育民俗旅游。”才让诺吾相信,移民村会有一个好的未来。

  新闻链接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被称为“亚洲水塔”。生态移民工程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按照规划,政府投资6.31亿元,搬迁5.57万人,使约320万只羊从天然草原上转移出来,约4300万亩天然草场实现禁牧。

本报记者 张意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