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治理商业谣言的根本途径是法律手段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6:00 光明网
马红漫

  权威部门的及时介入固然能以正视听,但是从长期来看,制止商业谣言需要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执法力度更加到位。

  由于一则恶意谣言,使得今夏海南的瓜农备受煎熬。7月中旬,随着“西瓜注射红药水”的谣言从广州传出,海南各地市场的西瓜价格随之暴跌。甚至由于该谣言,香港取消了向海南瓜农的大笔订单,通过大量采购价格昂贵的马来西亚西瓜填补缺口。据海南省农业厅

、西瓜协会等部门初步统计,谣言给海南瓜农带来的损失约为3000万元。(8月21日《中国青年报》)显然,这又是一起因为谣言而引发市场大幅震动的案例。今年以来,此类的事件已经是屡屡出现,比如杭州有一家号称当地最“火”的餐馆,前不久传闻某服务员患有伤寒病。消息一出笼,这家餐馆一下子就“冷”了下来,不到两个月,与上年同期相比,营业额减少了几十万元。

  曾经有学者运用信息经济学理论分析谣言容易泛滥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谣言均隐含着一个诱导人相信的威胁或承诺,这个威胁或承诺涉及到了人们的切身利益,其结果是谣言诱使人们改变对预期收益结构的评价,使得相信谣言要比不相信谣言带来的预期收益要高:比如,西瓜的谣言使人们在炎炎夏日抑制了对这种可口水果的享用。由于大家都会选择相信和传播谣言,从而整体社会消费理性和社会福利受到损失。

  从解决途径上看,权威第三方辟谣的举措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据报道,事件发生后,中国西瓜甜瓜品种鉴定委员会从专业技术方面分析了“西瓜注药说”的荒唐。其一,注射红药水会使西瓜的质量被破坏,很快会腐烂变质;其二,给亩产上万斤的西瓜注射,注射费与劳务费会大幅提高,瓜农将得不偿失。权威机构的解释一经公布,西瓜的市场价格立即回升。同样,针对杭州的“伤寒病”事件,经营者又是邀请卫生防疫部门,又是请新闻媒介辟谣。过了一个多月,事实真相才为人们所了解,顾客渐渐恢复了对这家餐馆的信任。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从解除公众担忧的途径来看,两起事件有相同之处。但是从本质上讲,两者还是存在差异的:“西瓜注药说”没有商业目的,其结果是扰乱了百姓正常的生活,是一则导致社会恐慌的公共谣言;而杭州的“伤寒病”事件则是属于竞争对手的恶意诋毁,其直接后果就是被诋毁的企业受到冲击,使谣言制造者销量大增,属于以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商业谣言。

  对于制造公共恐慌的谣言,官方科学的解释与分析是化解其影响的良好途径。一次权威第三方的辟谣,便可以达到一劳永逸之效。然而对于商业谣言,第三方力量的介入只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从长期来看,法律的严惩则是有效避免商业谣言产生的手段。

  事实上,商业谣言泛滥几乎是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在美国上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中,被谣言击垮的企业数不胜数。1932年美国纽约最后国民银行的倒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该银行的资产流动相对畅通、经营状况良好,但是由于储户都听信了它已无力偿还存款的谣言,导致越来越多的储户疯狂地挤兑,银行因无法周转巨额资金而破产。

  从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商业谣言大多发生于市场经济初期,市场管理状况成熟之后商业谣言往往因其低劣的竞争技巧和严格的法律惩处而自然消亡。因此,对于恶意竞争的商业谣言,完善的法律体系才是从根源遏制此类事件发生的法宝。比如,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而《治安管理处罚法》更是明确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将被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如此法规才足以对肆意造谣者形成有力威慑,所以关键是执法。

  因此,针对谣言散播的现象,我们需要从其动因进行本质甄别。权威部门的及时介入固然能以正视听,但是从长期来看,制止商业谣言需要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执法力度更加到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