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商业贿赂和"破窗理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8:42 东方网

  怡然作品集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近94%的人认为在中国做生意,给回扣、好处费和请客送礼的现象普遍;六成公众对反商业贿赂的成效信心不足。这个结果让人沉重,却并不出乎意料之外。

  记得十年“文革”动乱结束后,最流行的成语中有一个是“积重难返”。“文革”造成多少祸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岂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呢?现在,看到这个调查

结果,不由得再次想起了“积重难返”。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至今已经28年了,为“市场经济”正名也已经10多年了。虽然商业贿赂的历史比这久远得多,但不可否认,商业贿赂的泛滥和猖獗确实是近二三十年来出现的。所以这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做生意如果不请客送礼就做不好,只能勉强维持或肯定做垮。商业贿赂已被市场参与者默认为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并被作为市场参与者与执法人员打交道的有效“润滑剂”。近77%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做生意时会选择给回扣、好处费和请客送礼的营销手段。由此可见,商业贿赂已成为一种市场潜规则,是阻碍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一个大毒瘤。而同时,调查也显示,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愿意对所发现的商业贿赂线索进行举报,也就是说,商业贿赂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市场文化”,打击商业贿赂,恐怕真是“积重难返”。也正因为如此,多数被调查者对制止商业贿赂明显信心不足。调查结果表明,只有9.09%的人认为能够彻底根除商业领域的贿赂现象;30.77%的人认为能够有效遏止商业领域的贿赂行为;49.65%的人觉得很难说,不容易取得大的成效;10.48%的人认为不会取得明显成效。信心如此不足,则更显得“积重难返”了。

  一方面是主动或者被动地遵循“潜规则”,欣然或者无奈地行贿受贿;一方面则是觉得反商业贿赂难度大,缺乏信心,不抱希望,这确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大难题,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积重难返,“积重”之后必然“难返”。可问题是,为什么非要任其“积重”,待到“积重”之际才要去“返”呢?

  不由想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教授在给他的研究生讲心理学,他开来一辆崭新的汽车放在学校门口,锃光瓦亮,这位教授就说,大家注意看了,我这辆车,崭新的一辆好车,车门不锁,但贼不敢偷,为什么呢?这车擦得锃光瓦亮,它没有被偷的诱因,没有信号。教授说完,拿起一把锤子,来到车子跟前,把车前面一扇窗户打碎了,说大家注意看了,10分钟之后这辆车必被偷无疑。10分钟过去了,却没人理这辆车。教授拿着锤子又去了,把车的另一扇窗户打碎了,说大家注意看了,10分钟这车必被偷无疑。过了三五分钟,两个农民模样的人,探头探脑过来了,一看这车,窗户都破了,没人管了,便把车上收音机给卸下来了。又过了两分钟,又来了两个人,一看这轮胎不错,反正也没人管了,破破烂烂的,轮胎卸走了。10分钟之后,这辆车不翼而飞了。教授说,这就是细节对人的暗示作用,当这辆崭新而完好无损的车停在这里时,给人暗示便是:主人很重视这辆车,管理得很好。但是破了窗却给人们另一种暗示,这辆车疏于防范,打破车窗无异给贼制造了一个来偷的信号。这就是有名的“破窗理论”。

  咀嚼这个道理,能给我们颇为深刻的感悟和启示。倾力保护“汽车”完好无损,锃光瓦亮,杜绝释放可以破坏、可以盗窃的信号,这既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也避免有人陷入违法犯罪的泥沼。这就是防微杜渐,就是防患于未然,而不致于“积重难返”。治理商业贿赂固然十分重要,而深谙“破窗理论”,防止新的“积重难返”,或许有更深远的意义吧!


作者:怡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