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邱兴华悲剧教训的是整个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11:37 信息时报

  经过一个多月的搜捕,连杀10人的“恶魔”邱兴华近日终于被捉拿归案。一时间,人心大快,媒体报道铺天盖地,专家学者们也就其犯罪动机作出各种详尽的分析和解释。一个普通农民,由于其惊世骇俗的残忍行径,就这样成为媒体故事叙事的对象,成为分析我们社会病态断面的典型标本。

  然而,人们津津乐道于邱兴华富有戏剧性的犯罪细节的时候,似乎只是在追求一种

好莱坞恐怖片式的观赏快感,却几乎没有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悲剧人物所作所为的深刻根源。即使犯罪心理学专家,也只是孤立地对个体行为和动机进行解释。

  社会学大师涂尔干早在一百多年在对自杀的研究中就指出,即使像自杀这样的个体行为,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许多时候个体行为不单是自己的主观意志造成的,而且有着非常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动因。

  就邱兴华案而言,除了其人格上的缺陷所导致的极端性格和仇杀心理,还要看到这起个案本身所处的广阔社会背景:中国西部贫瘠的农村。在中国当下的社会格局中,农村处于边缘地位,而西部的农村则更是被社会漠视的区域。在这些被忽略的区域,更存在被边缘化的群体,他们没有足够的资源来跳出现实的生存困境,是边缘中的边缘,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分析邱兴华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到他正是这一被极度边缘化的群体中的一员。尽管具备一定的生存技能,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居无定所,被各种压力驱赶,成为十足的乡村“盲流”。他追求过婚姻自由,从事过至少十个行业,还想尽力使自己的子女读好书,力图改变这种痛苦的命运。最终,生活境遇的不断恶化使他走向自己的“宿命”。

  中国社会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进入快速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加剧,各种矛盾和冲突日增。一些人由于各种原因成为弱势群体,被排除在社会主流视野之外,从而增加了部分人产生仇恨社会的可能性。

  如果我们要致力于维护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从邱兴华悲剧中吸取教训,充分重视对被漠视群体的制度救助,使其充分融入到社区和社会中来,防止疏离感所导致的仇恨心理。这或许才是我们应该从邱兴华案中获得的真正有益的启示。

  (作者系北京学者、博士生导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