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首席评论:教育体制中可以有私塾一席之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15:00 金羊网-羊城晚报

  王峰

  前一段,上海首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涉嫌违规办学的事件曾闹得沸沸扬扬,而近日教育部的一位官员则明确否定了“孟母堂”的教学形式,称其违背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并认为,这种封闭的家庭环境无法保证向孩子提供爱国主义等教育、军训等活动,会造成孩子自立及与人相处等能力的缺失。(据8月24日《东方早报》)

  《义务教育法》是全社会每个公民都应遵守的,社会化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应是教育体制的基本形式,私塾式教育不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这些理念都不容置疑。但具体到这位官员对教育法有关规定的解释、对全日制私塾的完全否定,则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教育说到底是为了培养人才,是为了人自身的精神、文化和技能的发展而服务的,而人类在这些方面的需求是丰富的、多样化的,事实上,没有哪一种教育体制能够满足所有的需要,因此,教育体制不可能一成不变,更不能搞一刀切,在提供适合于绝大多数人的普通义务教育方式之外,也应该为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提供特殊的教育方式。例如在现行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下,许多项目的小选手接受的显然并非一般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像跳水、体操、棋类等需要早期教育的项目,其选手也很难由一般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我国的台球神童丁俊晖、韩国的著名围棋选手李昌镐的经历,都说明一般的学校教育方式对他们并不适合。这种情况,在艺术、手工艺等领域也很普遍。如果把传统经学、国学教育也视为这样一类特殊需求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给私塾教育以一席之地呢?

  姑且不论所谓“国学热”,我们也应该承认,国学这一门类至少还是需要一批专家的,但是,国学的传承与私塾、家学确实有密切关系,我们在提到陈寅恪等国学大家时常提到其家学渊源,但现在家学已不复存在,多数从事国学研究的学者都是大学阶段才开始接触国学,这时打基础,已经显得晚了。

  教育部那位官员也承认,在美国某些州允许有条件的学生在家接受义务教育,说明家学、私塾式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并非格格不入。如果不纠缠于“孟母堂”的具体办学方式等细节,那么,我们得说,不能因为否定一所具体的学校,就上升到否定某种特殊教育模式。探讨一下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今的社会环境、教育体制中有效生存,或许才是更富于建设性的话题。

  (晓航/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