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南中天,北秋雨”值得欢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20:10 四川在线

  如果要在中国人文科学界评选水平最高的学者,恐怕不但一百年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而且可能还会闹出不少人命官司。但如果要问现在中国人文科学界谁最“火”,答案倒是现成的:南中天,北秋雨。所谓“南中天”是指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所谓“北秋雨”是指余秋雨教授。易中天教授因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以“人文关怀”的视角,用通俗易懂而富有特色的语言讲授历史而赢得了大批“粉丝”。余秋雨教授先是和香港凤凰卫视合作,游历天下而为众人所知,后是在担纲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的综合知识考试中以其渊博的

知识受到亿万观众的追捧。易中天教授和余秋雨教授的书也随之而风行天下,一时纸贵。

  易余两教授虽然在普通老百姓那里如日中天,在同行那里却是四面楚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的名气有多大,遭受的批评就有多狠。批评易教授者认为,易教授一味迎合观众口味,语言庸俗,不像个学者,“是抢说评书的饭碗”。甚至有批评者称,易中天教授贱卖学术,是靠出卖了学术的尊严,才换得了在全国普通老百姓那里如日中天的地位。一句话,易中天大大的有辱斯文。余秋雨教授的日子恐怕更难过一些,既有人翻他几十年的旧账,也有人骂他在央视歌手大奖赛中“好为人师”、一心卖弄,还有人专门出书挑他书中的错,总之,余秋雨是个不学无术、道德败坏的人。

  笔者不是文化圈子里的人,不太知道也不想知道这个乱糟糟的圈子里的那些恩恩怨怨、形形色色。但我不赞成这些人对易中天教授和余秋雨教授的这种批评。正常的批评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但这样的批评是不正常的。

  批评易中天有辱斯文的人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想想:“易中天热”为什么就只能是易中天庸俗,而不能是民众开始迈向高雅呢?如果民众真如这些严肃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浅俗不堪,我看易中天就是在台上跳脱衣舞也没人看。曾经,不以浅薄为丑的快餐式文化十分盛行,很多民众沉迷于“还珠格格”这类的垃圾剧中。只有少部分人还有读书的习惯,但也多是“浅阅读”,所谓“浅阅读”就是一目十页的那种。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民众会义无返顾地抛弃超女、超男、韩剧、辫子剧,守在电视机前静静地听什么历史。但事实上他们听了,不但听了而且还买书买碟。亿万大众不是被人强迫而是自发地去听原本十分枯燥的历史,标志着普通民众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随着人们物资生活的极大改善,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开始提高。人们在貌似繁荣实则荒芜的文化领域盘桓一段时间之后,文化品位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易中天教授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时说,自己一定是迎合了某一潮流,但他没有说这个潮流究竟是什么。我想,这或许就是答案。易中天教授的敏锐远远超越了他的同行。他那被那些自己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的学者所鄙视的语言风格同样不凡。真正善于运用语言的大师,从来不会给语言蒙上发黄的故纸,也不会让语言变成一张冷脸,而是让语言变得色彩斑斓、气象万千,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中天做到了这一点。

  翻余秋雨文革旧帐并不能帮博得人们的同情。反倒让人觉得卑鄙。文革是一个特殊的时期,那个时期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说清楚的。你如果不是当事人,你根本没有资格去参与人家的是非争论。但如果你是当事人,你这就是挟私报复。指责余秋雨“好为人师”更没道理。余秋雨是被中央电视台请去做评委的,他自然要好好履行自己的职责,把道理讲清楚。这怎么叫好为人师了呢?他建议歌手多学点文化,这样的良言在某些人看来怎么就成了毒药了呢?

  至于那些专门出书挑余秋雨书中的错的人,只要是出于学术目的,都无可厚非,但有的人却似乎别有深意。余秋雨的文章肯定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是人,他的文章就还有值得推敲的地方。但余秋雨作为一个学者,其渊博的学识是摆在那里的。他的文章文风敦实,底蕴深厚,读来有益。那是时下很多无病呻吟者所难以比拟的。有人在爆炒余秋雨读古音今读事件时用语无所不用其极,让人觉得仿佛时空颠倒,又回到了那个让人难堪的年代。围在庙宇摆摊卖香火的商贩知道是庙的泥胎养活了他们,所以他们对那些泥胎是感激的,这些靠余秋雨出名靠余秋雨为生的人,是不是也应该对余秋雨有些起码的感激呢?

  余秋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达过这样一个看法,我们这个社会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型,经济转型导致很多人下岗,文化转型也一样残酷,也会导致很多不适应这个转型的文艺门类和文化人下岗。余秋雨先生的话的镜像就是,转型同时也会催生很多新兴的文艺门类和文化人。窃以为,“南中天,北秋雨”现象就是文化转型所催生的新现象,是在面向大众的文艺方针被事实上搁置多年之后的一种高起点的回归,值得欢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