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待业大学生一个创新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2:17 中国青年报

  范梦鱼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美国、日本、芬兰、韩国是几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从这些指标上看,中国的差距很大。有的人说,这不难,拿出我们搞GDP的劲头,国家多建设几个漂亮的大学城和创新园,一定能很快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另一些人则不同意,认为创新就是

企业的事,关键是让企业自己去办。

  无疑,种种有关创新的指标定量地描述了创新型国家的特征。但是,创新型国家的“根本”是拥有大量具备创新素质的国民。即使一个创新投入非常到位的国家,如果不注重培养国民的创新素质,大量的创新投资就好像是给一个身体虚弱的病人超剂量的补药,病人只能受用补药效力的一小部分,而大部分却被浪费了。

  国民最重要的创新素质之一是自由思辨的能力。然而,人们若整天都沉浸在思辨的虚无缥缈中,没有人愿意干实际工作怎么办?所以,人们还必须视实践活动为生存的核心,才可能准确无误地用实践去评价理论和思想的价值。拥有了大批具有创新素质的国民,才能把人们的创新潜能引入具体的领域。

  各国都在奋发图强,有的想保持创新的领袖地位,也有的不惧艰辛去挑战领袖。虽然日本在基础科学、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里不是美国的对手,但在汽车设计制造、机器人技术等领域却是领先的。很多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向美国挑战。欧洲的空中客车已经让美国的波音飞机头痛,伽利略卫星定位的精度要高于美国的GPS系统;而且,欧洲还要集资建设欧洲理工学院,它将是一所欧洲人自己的麻省理工学院,也是一个为欧洲产生创新人才的中心。中国需要在所有的领域同他们争夺第一宝座吗?

  中国最需要的创新是把自己的弱势转化为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社会上徘徊着大量拥有低生产技能、低创新意识、却有大学学历的年轻劳动力,这个弱点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中国。笔者认为,转化这个弱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政府主动地给待业的高学历青年创新型工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把自己转化为身怀绝技的创新人才。这会是什么样的工作呢——比如那些较少耗损自然资源但却需要占用大量人力,对人的智慧有较高要求的工作——最典型的工作就是软件开发。

  笔者的设想是:政府可以交给国内一些较大型的软件公司一项简单的辅助性业务,每个公司则每年必须聘用5000名新毕生的大学生,雇用期只有1~2年,这些特殊雇员的工资由国家负担。给这些特殊雇员的工作任务既简单又艰巨:诸如重写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重写ORACEL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一套星球大战模拟系统……那么,在一年或两年里,数千名年轻人要协同作战,克服美国工程师们曾遇到的所有困难,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经过这样的“实战培训”,无论年轻人的工作能否超越前人,无论他们日后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他们身上一定携带着一股一般人少有的意志力和创造力。

  中国会不会因为支持年轻人生产不外卖的软件产品而陷入通货膨胀?不会的!中国的食品生产和基本工业品生产产能是有剩余的;农民们担心大丰收后,粮价大幅下跌,大量工业产品市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价格战。尽管获得工作的年轻人收入的大部分会转变为食品和基本工业品的消费,但是,只要敏锐地注视消费市场变化,政府完全可以一方面让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大规模地培养国家创新所需人才。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件缺少耀眼光芒的苦差事,不可能产生像盖奢华的高楼大厦那样获得短期利益的极大快感。但是,只有培养出众多合格的创新人才,中国才能迅速地成为创新型国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