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发挥高校的服务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2:45 大河网-河南日报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农业高校在教育、科技和人才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理应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以来,河南农业大学按照“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思路,始终把为农业、农村、农民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在建设新农村的探索性实践中,学校努力把服务的形式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选派大批教师和学生直接进村入户或到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的为农民传播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实现了科教与经济的“零距离结合”。

  以“科技富民工程”为重点,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学校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率先在南阳市开展了“科教富民行动”试点,通过向方城、新野、南召三县九乡选派12名优秀教师担任科技副县长、副乡长,18名优秀大学毕业生任乡镇长助理,探索服务“三农”机制创新,取得了初步成效。以科技副职为龙头,构建服务“三农”新体系;以特色项目为切入点,培育地方支柱产业;建立乡镇信息中心,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开展“数字化土壤”行动,指导农民科学种田;组织各类技术培训,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农村培育了一批科技能手,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农业技术队伍。

  以“科教兴村”为试点,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新郑八千村”原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自然条件恶劣,群众思想观念守旧。2001年我校与省财政厅联合开始对新郑八千村2900亩沙薄土地进行“农业综合开发”。经过5年的努力,该村大棚蔬菜年生产效益平均8000元以上,开发户最高收入1.2万元,最低收入5000多元,整个项目区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加1117.3元。商丘市梁园区双八镇是我校的“科普示范点”,该镇温棚草莓生产远近闻名。产品打到周边的城市和省会郑州超市,农民人均增收3000多元。项目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果显著,充分显示了农业科技进步对新农村建设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引导大学生“学农、爱农和服务三农”,建立为新农村建设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多年来,学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学农、爱农和服务三农”,鼓励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服务。针对农村实际工作需要,构建“五个一平台”:一是与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合办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点播台”,已经坚持了10年义务服务,回复农民求助电话和书信达6万多人次;二是与郑州市联合开办农业科技“110”热线电话,被农民群众称为“致富金桥”;三是开通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科技服务网站,提供远程科技服务;四是利用暑假组织庞大的“科技大篷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小分队送科技下乡,现场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方面的许多难题;并选派博士、硕士、学士,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在郑州4个区、12个乡镇建立起“以专家为后盾,博士到乡、硕士到村、学士到户”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实实在在地为农民排忧解难。

  组织万名师生问卷调查,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但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何建设新农村,首先要尊重农民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学校发挥独特的人才优势,利用寒假组织万名师生深入田间炕头对1万多农户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问卷回收后,课题组组织有关师生进行统计汇总,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呈送省直有关部门,同时学校拿出20多万元资金,以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政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名义,紧紧围绕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设立10项研究课题,面向省内外公开招标,开展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型的对策研究,为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对策和建议。

  □河南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导王艳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