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外英雄文化大不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4:00 环球时报

  和西方一样,中国的英雄文化也诞生于混沌时期,盘古开天、夸父追日、三皇五帝的传说,都饱含英雄主义的浪漫色彩。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从诗歌到戏剧,从说唱到小说,无数个英雄的时代和时代的英雄,成为一代又一代人耳熟能详的名词。不过,由于滋生的文化土壤不同,中外英雄文化有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的英雄文化中,“天意”往往站在英雄的对立面,英雄则会通过自身不懈的

抗争,一次又一次地挑战宿命,如希腊史诗中始终无法摆脱弑父娶母预言的俄狄浦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和英格兰中世纪徘徊于上流社会和林莽间,不断挑战自身命运的罗宾汉等。而在中国,“天意”往往降殃于百姓和万物,英雄则“奉天”行事,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是顺应天意,水浒英雄造反也只能反贪官,不能反皇帝,因为皇帝是“天子”,是天意的代表。同样是宿命论,西方英雄文化的宿命里饱含着对命运的不屈;中国的英雄文化却富于一种东方特有的对命运的妥协和变通。

  西方英雄是绝对个人中心的,他们虽然也讲义气、重朋友,却始终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不顾可能的后果,出于个人欲望强拐海伦。这个在西方人心目中无损英雄形象的小节,却是东方英雄文化所不能容忍的。在东方,英雄意味着比常人更严格地恪守道德规范,他们还必须属于集体——或者加入,或者自己创立一个。所以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先是做了唐僧的门徒,然后被收入“西天”编制;而打虎的武松、率性的李逵,也必须乖乖跟着宋江上了梁山。

  英雄文化共同的特点是善恶分明,但在西方,所谓“恶”的标准是有限制的,他们或是恶龙、巨人之类的怪物,或是极端残暴者以及异教徒,而两个君主间的争斗并不被当作善恶之争,人们往往把争斗双方的英雄一同讴歌,哪怕其中一方是自己的敌人。在大仲马的《三剑客》系列和波兰显克维支的《十字军骑士》中都有这样的倾向。事实上这是文人们对民众英雄观的迎合和妥协:对西方人而言,英雄是个性的,即使敌人的英雄行为也应该歌颂。在中国则完全不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敌人就是敌人,即使他像《三国演义》里曹操对关羽那样慷慨,《说唐》中宇文成都那般英勇,也很难得到说书人一个字的褒扬。说到底,这是中国大一统文化和西方领主经济的差异所带来的。

  西方英雄文化中充满了对女性的赞美和追求。中国英雄文化中的女性就没那么好命了,运气好的,如同被赵匡胤送回家的京娘,同行千里,却连半句亲昵的话都没有;运气不好的会像貂蝉那样,逃不脱被关羽月下斩断影子而香消玉殒的命运,甚至变成水浒英雄复仇尖刀下的鱼肉。《荷马史诗》里特洛伊城因为王子劫来海伦而被围,仗打到第十年,海伦上城墙劳军,目睹她美貌的特洛伊将士欢呼“为她再打十年也值”。特洛伊城陷落后,海伦仍回到故国,继续做她的王后,倘是在中国的英雄文化里,她早就被贬作祸水、永不超生了。

  英雄文化是浪漫的、夸张的,但同样也是现实的影子。它们在中国和西方的影子有如此差异,正是两地间历史、社会人文差异的生动体现。▲

贺文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