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访文化名人在香港的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4:00 环球时报

  “香港是文化沙漠。”一直以来,外界往往有个误解,以为香港除了是购物及美食天堂,还是新文学的荒园。但在这里也有不少中国近代文学巨人留下的足迹。

  上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日寇侵华,中国内地局势动荡﹐大批文化名人纷纷南下香港,躲避战火。他们有些以香港为转赴后方的中转站;有些以香港为暂居之所;有些更以香港为主要宣传基地,从事办报及出版等事业。香港顿时成为中国文化人的集散地。

  著名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1937年取道香港,准备赴重庆,但抵港后却因病一直留港,直至1940年3月病逝。著名作家许地山也于1935年抵达香港,担任香港大学中文学院教授,致力于改革过去守旧的教学方法。1941年,许地山在香港逝世。深受文坛人士尊崇的鲁迅﹐也曾于1927年来香港演讲﹐讲题是《无声的中国》及《老调子已经唱完》。其他曾在香港逗留的名人还包括戴望舒﹑萧红等。

  “很多人不知道香港历史﹐或许忘记了﹐自清末以来﹐原来不少著名的文化人﹐都曾经踏足香港。……这些学者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往往被人遗忘了﹐但这种遗忘﹐对他们﹑对香港来说﹐都很不公平。”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卢玮銮在《香港文学散步》一书中这样说。正如该书所言,如今许多中国现代文人在香港留下的足迹,都已经面目全非,为人所遗忘了。

  前段日子,记者特地去了一趟许地山在薄扶林道的中华基督教坟场的墓地拜祭。由于许地山去世那年,香港便告沦陷﹐许地山夫人匆匆偕家属离开香港。数年来﹐许地山的墓地一直荒凉未修。记者现场所见,如果不是墓碑上写着许地山3个大字,难以让人相信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人就埋葬在这块毫不起眼的地方。

  记者随后来到许地山生前工作过的香港大学中文学院。中文学院如今已经被拆除重建,改名为香港大学邓志昂中文学院。记者问过一些香港大学的学生,许多学生都惊讶地说,不知道这里竟然是许地山曾经出入的地方。

  身兼作家及香港文学史家的卢玮銮教授对此不无感慨。卢教授说,日本对文学旅游的重视远远超过香港﹐如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舞娘》等作品中曾出现过的地方﹐在日本已被发展为旅游路线。外国其他一些大城市﹐如伦敦﹑巴黎等﹐除了一般的街道图外﹐还有各种不同的地图,其中便包括“文学行走”。图上不但标示了文人曾活动停留居住之地﹐更注明了相关的历史出处。

  虽然近年香港社会对文化古迹的保护日益增多和重视﹐但还没有对文人所留下的足迹进行过保护及推广。卢教授认为﹐香港应效外国的成功例子﹐把曾于香港工作及生活过的文人或曾在香港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的地方结合在一起﹐发展成为文化教育线路。这样,一来可以教育年轻人认识香港的历史﹐更能给后人一个追寻文化根源的机会。▲

本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戴 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