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品格是城市的灵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6: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品格是城市的灵魂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英国病”研究》一书(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就对英国的兴盛和衰落过程作了概述,以至于当时有人评论说:写的是英国,但处处想到的却是中国。一晃,二十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时的观察和思考。

  上个月,我为暨南大学黄德鸿先生的学生黄小晶同志的专著《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

政府行为》作过序,当黄老先生托我为他的学生这本考察英国后所写的著作再撰一篇序言时,当时我没有承诺,只是说看完书稿再说。书稿看完后,我决定写了。《时光玫瑰——英伦城乡考察回望》这本书构思独特,匠心独具,视野广阔,创意高妙。作者在细致的观察中,关注沿途所见所闻的一草一木,以城乡为点,以时间为线,以英伦的历史和现实为面,展开思想的翅膀,把英伦尘封的过去、闲适的今天和涌动的将来,融入感受之中,娓娓道出,呈现出“情、景、理”的交融。文章像散文似游记,行文流畅、过渡自然、文字洗练。书中既有风光的描述,饱含感性的灵气,又充满理性的思考,启迪人的思维,并不忘捧出真知灼见。在引人入胜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形势发展抒发理性的情愫,让人轻松翻阅,掩卷顿悟。

  作者身在风光无限的“夕阳帝国”,心却在蓬勃振兴的故乡中国。满目美景激发满脑思绪,随着作者的脚步翻飞落定,形成一道优美的“河水”,流向读者的“心房”。顺着“河水”进入作者的思绪,你会发现,不管过去或是现在,英国发展的轨迹,有些似曾相熟的,正是我们目前面对的,或将要面临的交叉点。

  英伦和中国,东西遥对,天各一方。本书能将不相连的地方加以时空的坐标;将貌似不相干的事物凭借联想,衍生出新的意义;将好像无关联的问题在笔锋的起承转合中挖掘出本质的东西。无论是万物演变或是社会发展,其规律均于对比中显现。英中两国,同一地球,两种制度,都有起落。但经济规律无分政制,因此,一国经济发展的成功或失败,可供别国借鉴。

  作者对英伦城乡考察参观中的视野所及,在行文中夹叙夹议,以小见大,不断为英伦和中国现状的对比埋好伏笔,峰回路转的笔锋挑起耳闻目睹的话题,破解潜藏心里的疑窦,使读者在一幅幅异国风情画中感受到英国深层的社会、政治、经济、自然、历史、文化和人文的本质内涵,从中自然联想到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并据此形成了城乡统筹规划和统筹发展等的若干思考。作者对两国的比较分析恰如其分,见解精辟。这确是一本在透视中反观自己的佳作。

  本书反映的是这样一种理念:品格是城市的灵魂;不管是创业经商、投资开发还是人才吸纳,有品格的城市才有吸引力;而城市品格源于城市经营者的理念,形成于大家的智慧和共同的努力;城市的人本规划给城市带来了繁荣,给市民带来了方便,城市产业的集聚和更替带来了城市规模的升级和定位的转型。书中展示了一个个城市,如伯明翰这个原来以冶金、化工业为主的城市,近几十年来通过民间注资城市再造、建设会展中心等,使土地升值,发展为商贸服务城,成为有近代意义的城市改造典范;曼彻斯特由昔日著名的纺织城,演变为服务业发达的商贸不夜城;牛津和剑桥同是世界闻名的教育名城,两地大学城都能对长期形成的古建筑和古文化厚重的沉淀进行保护,并不断汲取现代文明的成果,但牛津先有城市,城内建校,以至于39个学院现在已没有扩张的空间;剑桥则先有校区,再形成商贸服务城,校区预留了足够的发展空间,其建设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值得我们反思;切斯特因古城墙、古运河闻名,巴斯因古罗马浴池而享誉,皆依托古老文化的积淀形成为著名的旅游商贸城市,各种名特产的汇聚繁荣了商业街。威尔士原以农牧业为主,现不仅城市跨国公司云集,乡村经济也独具特色;纽卡斯尔原以造船、煤炭业为主,目前却成为了电器名城。产业的集聚、商业的集中带来了文化的沉淀和人的成熟,这些城市产业的升级、城市的转型以及品牌的塑造,都值得探究。

  发展有起有落,发展的时候也许已隐藏了停滞的前兆,跌落的那刻或许已是回升的肇始。城市的发展一般是经过一阵风风火火之后,回眸一望,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许多!于是,人们开始反思:经济其实并非城市发展唯一需要考虑的因素;城市的未来最终以文化论输赢。文化的沉淀使国民趋于成熟和自豪,城市的品格使市民平等和自由。所以,人的整体素质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前景,因为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主宰者,也是文化最重要的传承者。

  [中国经济出版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