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活处处“金点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08:00 解放日报

  

生活处处“金点子”
节能不舍家务事

  新泾镇金菊小区、天山路街道纺大小区等居民的节约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自发在小区内推广节约能源的“小窍门”。家住新泾镇金菊小区22号103室陈银女最近推出新招:用淘米水浇花,存积空调滴水拖地板,左邻右舍纷纷效仿。一些居民将每天的淘米水装入废弃的大可乐瓶,每次淘米起码可以装三大瓶,足以用来家庭浇花。77号501室环保志愿者曹锡忠

老人也出新招:将废弃的建筑用毛竹做成一百多个夹子,和小区里的其他老人一起捡拾绿化带中的垃圾,他做的夹子既美观又牢固,老人不弯腰就可以拾起垃圾。

  

生活处处“金点子”

  夏天需要清洗的衣服多,现代家庭用的洗衣机大多是电脑设定的固定程序,如果每次按程序进行,会浪费许多水。龙华街道的王晓梅摸索出了洗衣机节水好办法:先洗内衣,在内衣最后一次漂洗结束脱水前关掉电源,将衣服一件件捞起拧干;然后将需要清洗的外衣放入,加洗衣液重新启动电源,开始洗涤程序,到最后一次漂洗脱水时,再将先前捞起的内衣放入一并脱水。这样就利用洗内衣的最后一缸水作为洗外衣的第一缸水,既节约了一缸水,又节省了一次脱水用电量,同时还减少了洗衣机的损耗,可谓一举三得。有的邻居学了她的招数后,又想出了更节约的办法,把最后一次清洗的水积攒下来,用来冲抽水马桶和拖地板。

  马桶节水DIY

  上海现在还有60万只13升的“费水”马桶,预计全部改造完成还需3年时间。在等待改造的过程中,一部分市民依靠“生活智慧”,创出简便易行的马桶节水DIY(DoItYourself,意为“自己动手做”)。

  

生活处处“金点子”

  金山区工业总公司退休干部林正世来信说,为了把老式抽水马桶改装成节水型马桶,林先生将一只重约50克的旧高压锅气垂穿在水箱出水口的皮碗上加重分量,再找来一根铜拉杆,一端拴在气垂连带皮碗上,一端吊挂在墙上。便后如需“小”水,只要轻轻提拉铜杆即放,让气垂连带皮碗小幅度拎起,就只放掉3升水左右;如需“大”水,提的时间稍长,就能有5升至6升的出水量。简单改装,马桶出水量大小,全由自己掌控。

  家住浦东松林路95弄的钟声源来信演示了马桶节能做法:他将老式洗衣机垫高,出水管直通进马桶的储水箱,这样洗衣用下来的最后一缸水就能直接冲马桶。洗衣机出水管中间有一段漏水,他又在水管下放个木桶,专接漏出的水来拖地板。

  市民马桶节水也有科技含量。华东理工大学的吴鼎文和谭兆初两位高级工程师自行发明了“抽水马桶节水装置”,可以按需选择不同排水量。装置体积非常小,就是在原水箱扳手位置装一个小、中、大一体化的按钮,并以三种不同颜色的灯光显示。大档为1水箱以下的排水量,中档为水箱一半的排水量,而小档只有三分之一水量。吴鼎文介绍,这个装置的工作动力为交流电,每个每年用电量不超过1度,整个改装成本只需50元。

  小区绿化冲洗用中水

  大热天里,许多小区的绿化要“喝”大量自来水。位于松江九亭的上海奥林匹克花园却不用担心,因为绿化浇灌、路面冲洗、人工湖景观水都是来自于居民“自产自销”的生活污废水。

  普通住宅的厨房污水通过管道进入市政污水管,厕所废水汇聚到化粪池,而奥林匹克花园居民家的厨房污废水却经过专用通道流向小区内的中水处理系统。经过粗滤、净化、混凝、消毒等层层“工序”,污废水神奇换“新颜”,可直接用于小区内的灌溉、冲洗以及景观用水。

  

生活处处“金点子”

  中水回用到底有多省?上海奥林匹克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司徒福康算了一笔经济账:按上海自来水收费和排水费标准,每吨供、排水综合费用为2.11元,现采用中水回用,每吨水可节约水费1.2元。据此,小区一年节约自来水15.33万吨,相当于省下人民币18.396万元。

  有关专家表示,中水回用通过小区自建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实现资源节约,比较适用于现有城市污水管网尚未到达的新建小区。尽管这项新技术初期投资较大,如奥林匹克花园中水回用的工程总造价为520.6万元,但使用中水的成本仅为使用同量自来水的43%,这对于严重水质型缺水的上海来说,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金点子”邮件请发至jjb@jfdaily.com;来信请寄解放日报经济部“节能进行时”报道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