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红场,崇山峻岭长留先辈豪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13:50 大华网-汕头特区晚报

  “石船”当年是大南山革命苏区和东江革命根据地,彭湃徐向前李富春曾在这里战斗过

  8月10日,艳阳高悬,气候炎热,然而一踏进旧称“石船”的潮南区红场镇,顿感清风宜人,凉意丝丝。时近正午,记者在镇文化站负责人的陪同下,踏着蜿蜒的山路寻访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的革命史迹。景色依然,人物已非,当年投身革命出生入死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大多数已作古,个别仍在人世的也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并已随子女移居外地。未能

找到当年烽火岁月的见证人,这是我们此次红场之行一大遗憾。但置身于当年红军先烈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当年斗争的艰苦严酷和先烈们的革命豪情。

  彭湃徐向前李富春曾在这里战斗过

  大南山横跨汕头市潮南区和普宁市、惠来县,东西长50多公里,南北宽30多公里,面积约1500平方公里,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立起来的革命苏区。大南山西北崇山峻岭,连接南阳山,沟通大北山,东南山峦起伏,濒临南海,是连接潮普惠三地的纽带。主峰望天石,海拔900多米,周围群峰耸立,怪石嶙峋,沟壑纵横,岩洞密布。东部属潮南区境,南部是惠来辖区,西部为普宁属地。大革命时期,大南山境内拥有百余村落,五六万人口,分住林招、叠石、大陂、大溪坝、林樟、河田、盐岭、三坑等乡村,村落小而分散,大都是平原大官僚、大地主的“食乡”。因此,山区的农民受压迫剥削的程度更为深重,反压迫求解放的愿望更为强烈。其中的红场更是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的解说员告诉我们,1928年3月至10月,中共东江特委书记彭湃和红二师、红四师领导人董朗、徐向前等,曾在红场这里领导开展革命斗争。1930年秋,中共东江特委、军委从丰顺县八乡山迁到了大南山,同年11月,中共中央代表邓发和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富春和方方等同志在红场镇大溪坝村主持召开了闽粤赣边区第一次党代会,成立了以邓发为书记的中共闽粤赣边区特别委员会,继而又成立了中共潮普惠县委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在大南山战斗过的领导人还有省委书记李源、东江红军第十一军军长古大存、东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陈魁亚、东江妇委主席许玉磬等。潮阳、普宁、惠来三县党组织和革命武装,利用大南山的优越条件,在大南山上建立了潮普惠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南方外围屏障的前哨。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到1935年,坚持了8年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武装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当地的反动势力,有效地牵制了国民党一部分正规军,有力地配合了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其历史功绩青史长存。

  林招之战红军赤卫队威震敌胆

  在8年的武装斗争中,潮普惠革命根据地的红军和当地革命武装在红场、雷岭一带跟国民党正规军和当地反动武装展开了多次战斗,其中以林招之战(也称“排金山战斗”)影响最大,最为惨烈。排金山又称排军山,位于红场镇东北部,东西走向呈条状,面积0.45平方公里,海拔326米,南有水头村,北有林招村,东有高521米的大山,是出入红场、雷岭两地的要冲。1930年4月28日凌晨,国民党第一集团军独立第二师师长张瑞贵派遣毛维寿团会合当地反动武装共3000多人,分三路进犯大南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四十九团闻讯抢先占据排金山有利地形,至凌晨4时多已击退敌人数次进攻。战斗相持至当天下午3时,驻扎在下厝仔村的红军四十七团和刘明合率领的赤卫大队绕到敌后,与红军四十九团形成了对敌夹击之势。敌人左右受胁,四处逃窜,红军乘胜追击,毙敌200多名,俘敌23名,缴获枪支200多支和弹药物资一批。这是威震东江的一次辉煌胜利。红军石匠翁千的四儿翁继时任红军连长,以骁勇善战著称,他在此战中单枪顶住一群白军,掩护全连追杀敌人。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翁继仍坚持把红旗插在山巅,挺枪倚立石旁继续点射,最终因伤重而壮烈牺牲。1931年初,国民党骆凤翔团一个营进驻雷岭麻竹埔。红军第二团第一、二连与中共东江特委直属武装人员和赤卫队密切配合,在鹅地村伏击从麻竹埔出发到惠来华湖抢购物资的敌军一个排,毙敌连长以下官兵9人,打伤10多人,俘1人,缴获枪支弹药及其他物资一批。1932年4月19日,张瑞贵派遣陈东中独立团围剿大南山苏区,在牛牯尖一带遭红军第二团、赤卫队和彭杨军校学员的阻击。经6小时激战,红军击毙、击伤敌副团长以下官兵近100人,缴获步枪100余支、迫击炮1门、机枪6挺及其他军用物资一大批。本报记者王开颖郑梦婕实习生陈丹淳林娜摄影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