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历史和异域视角审视官员吃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7日20:00 光明网
戴求兵

  据专家对甘肃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2.3万枚有字汉简的解读,中国汉代的官员因公“出差”,途径的驿站都要按标准给予接待。汉朝政府在丝绸之路上修建了大量的驿站,由专人负责接待过往的“公差”人员。官员在驿站享受接待服务,必须手持介绍信。驿站只接待公务活动人员,因私外出的一律不接待。对违规接待案件严格进行追查。(新华网8月20日)

  德国媒体刊文指出,由于缺乏监督,中国大吃大喝的现象已经发展到非常恶劣的程度。铺张浪费型的大吃大喝已发展成“拉关系”、“走后门”的流行之风。“在中国,要想办成事,非得与官员打交道。容易的时候,官员一句话,项目立刻通过。难的时候,哪怕一点小事,也得跑断腿。”仅2004年,官员吃喝花费2000亿元,加上购买公车的支出,约占中国财政预算的1/5。(环球时报8月20日)

  从汉代严格的政府接待制度,到时下外国人对中国官员吃喝风的评价,我们似乎更能认识到吃喝之风盛行的严重危害性,更加清醒地审视此风的历史沿革和走向。

  应该说,接待吃喝古已有之,这是客观事实。作为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宴请是重要的礼仪。直至今天,“接待也是生产力”仍然有其合理性。吃喝成风,为时并不远,但以其泛滥的速度,确实令人堪忧。政府接待的范畴不断扩大,接待的标准不断升级,接待的规范却日益削弱。

  官员大吃大喝为何成风?说到底,还是接待制度不严格。一方面,全国行政机关没有统一的接待规范。基本是各地沿袭着自己的一套模式,即便搞公务消费制度改革,各地的模式也千差万别,很难分出个是非。另一方面,对违反接待规范的制裁措施较为乏力。在干部中普遍认同的原则就是“吃喝不犯法、不违纪也不违规”,对吃喝造成的奢侈浪费,即便审计出问题,也只能对单位不对人,无法对具体个人追究责任,在“法不责众”的大旗下,官员门热衷于饭局“你好我好大家好”,“不吃白不吃”。

  正如外国人对官员吃喝风的评价一样,“使外国人对中国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印象”。既浪费了国家资财,蚕食了纳税人税收,又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使大多数按规章办事的官员蒙羞。

  对比一下古代,严格的政府接待制度既规定了接待范围、程序和标准,又明确了对违规接待的追查纪律,不可谓不周详完备,而且执行有力令行禁止。古人的经验,现代人未尝不可以借鉴。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水平,但“人民公仆”不应该浪费纳税人的钱,不应该在吃喝风中丧失了党性原则,毁坏用血肉之躯构筑起来的党群干群关系,更不应该因为吃喝给外国人留下笑柄。要做到这些,不论改革也好,改良也罢,建立严格可行的接待制度,执行好既定的政策规定,并以日常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做保障,就显得至为关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