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七嘴八舌 难解心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03:02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本报记者 张欧 宋林风 向勤 实习生 甘玮曦 杨杰 摄影 见习记者 冯石

  “50后”进攻:“你们这代人都不懂得吃苦。”

  “80后”防守:“莫说那些,我现在的天下都是自己吃苦闯下的。”

  ……在本报前期推出的“80后”系列报道中,“50后”与“80后”只是打着不见面的嘴仗。昨日下午,就两代人关心的话题,40余读者代表在本报再次展开舌战。两个多小时后,双方依然在很多问题上有很大分歧,但大家对辩论的形式非常认同。

  ·同堂辩论·

  说了两小时 什么话题都说不拢

  ●不同的娱乐方式

  关于文学

  “50后”吴佳成发招:文学应该是催人奋进、对人有益的,而不是一些胡编乱造的文字。搞文学的人必须要学哲学,以及其它很多东西。

  “80后”苏醒接招:你说的那些“催人奋进”的文学虽然高尚,但根本就没有销量。

  关于网络

  “50后”吴佳成发招:我们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催人上进的俄罗斯歌曲,这在当时是违禁的,我就偷偷地听,磁带被没收了,年轻气盛的我简直想揍人!“80后”呢,文化环境那么优越,却天天上网,网络是垃圾,充斥了不干净的东西。

  “80后”罗小刚接招:你们年轻的时候喜欢听那些俄罗斯歌曲,在20年代人的眼中同样不干净,你们为什么还是偷偷听呢?20年代的人不了解你们的俄罗斯歌曲,你们也不了解我们的网络。

  ●不同的消费习惯

  关于穿着

  “50后”杨宗群出招:“80后”的娃娃啥子都要名牌,我女儿买双adidas运动鞋就要600多元……

  “50后”吴佳成声援:这些娃娃就是喜欢高消费!以我为例,一双黑皮鞋40元,穿5年了,一点都没有坏,我还要继续穿下去!

  “80后”舒义接招:谁说的我们“80后”都喜欢打扮?我天天穿着老式的白衬衣,谈的上百万融资。穿啥子,我根本不关心!

  读者刘先生声援:哎呀,大家都5年舍不得换一双新鞋子,那我们国家的制鞋业还有啥子搞头哦?

  ●不同的价值观念

  关于吃苦

  “50后”吴佳成发招:50年代的人大都经过了很多的坎坷和磨难,这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财富,而现在的这批“80后”最缺乏的就是吃苦精神。

  “80后”苏醒反驳:我们爱玩,更懂得享受人生,但是我现在精通英语、德语、荷兰语,难道不是辛苦学习的结果吗?

  “80后”舒义:我出生农村,大一卖字典,大二卖电脑,现在开公司,靠的是什么呢?还不是靠吃苦、坚定。现在,在我身边多的是“80后”自立门户开公司、搞项目的人。“80后”不等于堕落!

  关于迂腐

  “50后”许小牙发招:很多“80后”在说到我们“50后”时,就喜欢用什么迂腐、保守、靠经验教育人等。而实际上,我们“50后”让你们“80后”去读书,原本就是让你们比我们强。

  “80后”赵强拆招:说你们迂腐,是因为你们总是想以你们的认识来干涉我们的判断,我们这样做,你们不舒服;我们那样做,你们不安逸。有很多新事物,你们不接受,也不想我们接受……

  关于作秀

  “50后”李先生发招:我看了大学生缘梦(网名)帮助一个拣垃圾的婆婆的报道,发现现在的“80后”都喜欢“秀”。以前,我们学雷锋,做好事,最怕的就是被人知道。

  “80后”猫猫(网名)拆招:我们做好事,不是“秀”自己,而是希望更多的有爱心的人知道这件事情后,加入进来。这样一来,好事就能做的更好,更广。

  关于创业

  “80后”舒义发招:我们就是要走自己的路,如果一直走别人走过的路,一直在别人后面追,怎么可能超越别人呢?只有走自己的路,才能成功。

  “50后”郎家文拆招:我们当然提出走自己的路,但一些成熟的经验也不能放弃不顾。只有在合乎社会规则的大前提下,才应提倡走自己的路,不然走的就是歪路。

  ●不同的处世态度

  关于孝顺

  “50后”许小牙发招:每一代与下一代之间都有代沟。而“80后”现象非常突出,主要是表现在缺乏孝顺。我们以前对父母的孝顺和现在的孩子对父母说话的口气,简直是不能比的。爸爸盼望儿女回家,给儿女准备好吃的,而且对儿女的喜好知道得一清二楚。但现在的儿女呢?他们想过自己的父母吗?他们知道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吗?

  “80后”舒义拆招:子女是应该孝敬父母的,但有时光“顺”就不行了。比如我的父母,他们就希望我好好在学校读书。但我却选择在外面一边读书一边创业。我现在取得的一些结果要是顺着父母,肯定是不行的,对他们,我就瞒……

  “50后”邓永利:不要低估了家长,我们是随时想与你们沟通的。通过交流,家长理解了你们,也提高了自己。“50后”的人也明白“后生可畏,后生可敬”,两代人需要相互学习。

  “80后”曾先生调停: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孝和顺,是要分开的。“孝”是应该,但“顺”则难说,父母都希望子女好,往往按照自己的意思给子女铺好路,但有时候这条路是不适合儿女走的。这个时候,“顺”或许就会害了孩子的一生。

  关于家务

  “50后”许小牙发招:现在的“80后”很懒,回家几乎什么也不做。很多娃娃的房间乱得一团糟,而从不收拾。

  “80后”阿呆(网名)拆招:我们做家务吧,家长要闹,说我们不好好学习。我们学习呢,又说我们不做家务。而且家里乱成一团的毕竟是少数。

  ·总结陈词·

  还有更多的“80后”群体需要关注

  辩论者中,罗小刚是著名的电台主持人、许小牙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教授、还有本报之前曾报道过的“80后”代表:“缘梦解语”QQ群的创建者猫猫、群主之一阿呆,在大学期间创业的舒义,以及写小说疗情伤的苏醒……另外还包括“80后”现象研究者郎家文,他称,评价“80后”,不能通过一个个单独的个案来评价,要看待“80后”这一代,必须要看大多数。其实,现在的大学生只占“80后”的20%多一点,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群体是年轻的农民工。他们十六七岁就出来打工,收入虽然微薄,但每个月都要寄钱养家——他们,也是很有责任感的一个群体。

  ·气氛热烈·

  说着说着就跑题了

  辩论前 暗中较劲

  “50后”与“80后”首先在“守时”这一做人的基准上,都不想输给对方。昨日下午2时30分,参加辩论的40余人准时到达现场,两代人分据会议桌两侧,场内并不喧嚣,但笼罩着无形的“杀气”。本报副总编辑张光焰女士致辞后,四川自然资源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郎家文作为嘉宾主持,首先抛出了几个研讨话题供大家讨论:1,做好事需不需要表达?2,两代人的消费观念如何不同?3,如何看待既定的教育模式?4,两代人的理想有何不同?

  辩论中 各不相让

  郎家文的话音刚落,“50后”的吴佳成首先站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宣称自己不看“超女”,不爱看“80后”的作品。他洋洋洒洒说了10多分钟,不少“50后”听得频频点头。但“80后”这边可不大认同,写悬疑小说的苏醒首先“跳”出来反驳,先承认自己的不足,随后反攻“50后”思想落伍。

  省老年协会的岳先生听到苏醒的观点又不同意了,他接过话头,抨击“80后”对老年人不够尊重。一位“80后”马上大声宣布:“可以摸到良心说,我对得起自己的爹妈。”

  “50后”的张女士对此十分不屑:“尊重老人,不能局限于对自己的家人,你看现在好多年轻娃儿还不给老年人让座呢?”……半个多小时过去了,双方的争论已经完全没有按照郎家文最初的设想辩论下去,而是沿着双方对彼此的不满越争越激烈。

  辩论后 化“敌”为友

  两个多小时的辩论会刚一结束,刚才争得面红耳赤的两代人马上变成了朋友,他们互相留电话、谈感想,居然也能在一些问题上达成共识。因为有面对面的沟通,一群“50后”无限感叹:“原来他们‘80后’的想法是这样的啊。”一直在旁听的一位“50后”感叹:“我跟女儿就缺乏这样的‘辩论’与沟通,否则早把心结打开了。”

  编后语:对话刚刚开始……

  8月18日至8月28日,本报连续11天推出关注“80后”的大型报道。从一群“80后”大学生献爱心,义务帮助身患重病的老婆婆开始的《帮穷婆婆 “80后”秀爱心?》到《不读书了,校外去创业》以及《居成都 偶写小说疗情伤》,再到《炮轰“80后” “50后”作家打头阵》《“80后”反击 刀刀见血》。本报最后推出《“50后”VS“80后” 擂台见》。一路走来,“80后”现象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我们为什么要花这么长的时间和这么多版面来报道“80后”现象?因为20年后,“80后”将掌握我们国家的话语权。换句话说,这些“80后”,肩负着祖国未来的希望。

  说实话,“80后”不是一个新生事物。“50后”和“80后”之间的种种因果都显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或者说,这两者是一个发生在内部亲情之间的矛盾体。

  造成这样的后果,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在写恐怖小说的“80后”作家苏醒身上,或许可以得到答案:20余年来,苏醒和他父亲之间的对话,还没有他和采访他的记者一天说的话多。这说明,两代人之间相对的隔膜,互相的不了解,双方的意见都得不到沟通,这是双方最大的问题。

  因此,建立一个两代人之间的沟通渠道,让对方有一个倾听、交流的平台,让双方的不理解和不满都得到沟通和交流。这是改变目前“50后”和“80后”最有效的一个途径,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法。

  因此,本报这次发起“50后”与“80后”的对话会,并没有结束。甚至可以说:对话才刚刚开始……

  ·现场花絮·

  从衣服看两代人区别

  “ 50后”“80后”相对而座,各自为阵,双方辩手还未交战,就已经彰显不同:“80后”衣着光鲜,头发色彩缤纷;电影《化学反应》的导演、23岁的赵淑彬一直以超大墨镜示人,旁边一个帅小伙穿着印花的橙色沙滩裤和白色的adidas运动鞋,作家苏醒顶着一头褐色“爆炸头”,显得尤其扎眼。而对面的“50后”似乎“规矩”多了,衣服的主打颜色不过灰、黑、蓝而已,连坐姿都是整齐划一的。

  “50后”带来DV全程记录

  两代人之间的沟通问题是“50后”关注的焦点。在昨日的辩论上,除了几位主要辩手,更多的是前来“取经”的。“我儿子爱上网,影响了学习 ,我实在是束手无策,就想来听听专家的意见。”专程从龙泉驿赶来的梅先生如是说。而同样是“50后”的本报读者李质德,甚至还带来了DV机,把持续两个多小时的辩论会全部记录了下来。曾经为教育孩子而头痛的李先生赞道,本报发起的这场通过辩论加强两代人之间沟通的活动,形式十分新颖。

  “80后”剧组“潜”入会场

  乱发、墨镜、鲜艳的T恤和短裤……昨日下午2时30分,5个时尚小伙准时出现在辩论会现场。对于他们的来历,记者起初也是一头雾水,上前一问,竟然是即将在成都开拍的电影《化学反应》的主创人员:导演赵淑彬,1983年生;制片主任傅为,比赵淑彬还小一岁;摄影龚晓洪,1984年出生,而出纳兼制片李顺则生于1987年……导演赵淑彬说:“‘80后’的话语权很弱,光说是没用的,我们的解决方式就是拍出一部好电影。”

  按捺不住的“80后”记者

  在辩论会正进行到激烈之时,一位“50后”女士说,她们这个年代是最倒霉的一代,经历了其他年代都无法想象的苦难,现在的“80后”大学毕业后不想进社会吃苦,就选择继续读书(考研)逃避责任。听到这里,正在拍摄照片的女记者不赞同了,原本该缄默的她立即大声辩驳:“你们觉得倒霉,我们还觉得过得苦呢。现在就业难,不多学点知识怎么生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