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重视“孟母堂”式自发教改尝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8日10:42 温州新闻网

  7月上旬,上海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持续一个多月的热议。日前,教育部一位官员在上海一个非正式场合,否定“孟母堂”的教学形式,认为全日制私塾违背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的精神。这固然是教育部官员的个人看法,却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意见。

  小小一个“孟母堂”,居然引来如此多的关注与讨论,这恐怕是主办者与教育部门

所始料不及的。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是公众从该事件中找到了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最佳结合点。

  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由此也产生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社会诚信缺乏、传统道德沦丧等。许多人认为,传统文化的断层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现行教育体制在传统文化教育上多有不足之处,相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反思。加上其他多种因素的催发,一场国学热悄然兴起。读经由此进入教育通道,各地纷纷出现国学班、读经班乃至业余私塾。

  这些国学班大抵有三种类型:一种是业余辅导(读经)班;一种是在正规义务教育体系里增加国学元素;还有就是类似“孟母堂”的全日制私塾。前两种是当前“读经运动”的主要形式,并未引起太多争议;而像“孟母堂”这样的全日制私塾却不多见,故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也很正常。

  “孟母堂”方面认为自身并非教育机构,而是一种家庭自主教育模式。但从种种方面(包括收费及其背后的机构支持)来看,其为一种社会办学力量确然无疑。此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其“违反办学许可的有关规定”,看来也是事出有因。

  但我认为,这并不能成为叫停、取缔“孟母堂”的理由。有关部门在敦促其完善必要办学手续之后,更应对其持有宽容与扶持的态度。因为,正如前文所指出的,“孟母堂”乃国学热与现行教育有所不足背景下催生的一种新型教育形式。“孟母堂”的存在,当有助于进一步探索新形势下现行教育体制如何改革的问题。如果将其视作教育体制改革的一块试验田,无论其成败如何,肯定能够为教改带来有益经验。在这个意义上,“孟母堂”固然有违法之嫌,却也可发挥助推教改之功。

  还有,认为“孟母堂”违反现行《义务教育法》精神,也不无可商榷之处。《义务教育法》的立法精神在于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由此规定家长(监护人)必须送适龄儿童入学。但是,其对适龄儿童入学的教育机构,并无具体阐释。据报道,教育部有关人士称:“在中国,实施义务教育就必须入学,进合法的学校。”相信在当前多种办学形式并存的情况下,所谓“合法的学校”不仅指公办学校,还应包括合法的社会办学力量。正如有些家长送小孩出国就读,显然也不会与《义务教育法》相抵触。这也意味着,“孟母堂”只需完善相关办学手续,即可名正言顺地招生、办学。

  有人还指出,全日制私塾可能使学生学不到许多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这种担忧看上去不无道理,现在却不能遽尔下结论。因为,传统经典当中并不缺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点毋庸置疑,至于其最终成效如何,则有待于时间的验证。当然,这还涉及到教材选择的问题。但我们也看到,“孟母堂”的教材并不单纯是国学经典,还包括英文教材乃至微积分等现代教育内容。因此,在教材选择上,不妨对其也有所宽容。毕竟,如果“孟母堂”也选择统一教材的话,那就不成其为新型教育尝试了。

  至于有人认为“孟母堂”是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叛离”,乃至称其存在证明了当前教育的失败,我认为,这些说法太过夸大其辞。试问,一家仅有12名学生的私塾,能产生如此重磅力量吗?再者,如果家长想完全背叛现行教育、从而选择全日制私塾的话,还必须面对种种高风险的后果,比如学历与就业问题。试问,在学历教育盛行的背景下,有多少家长敢于冒此风险?“孟母堂”一些学生还保留着学籍,就是最好的证明。

  因是之故,我认为像“孟母堂”这一类社会自发的教改尝试,在完善其合法性前提下,不能轻易叫停、取缔之。改革,就是要允许试错。别说教改,整个新时期改革的步履,不也是在一步步的尝试中走过来的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