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国家统计局: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9日09:40 南方日报

  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昨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就业总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都超过900万人,来之不易。但就业增长速度却有所减缓。

  去年经济增一个百分点只增加63万人就业

  该负责人表示,从数据上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的确在下降。“九五”期间GDP年均增长8.6%,年均增加就业人数804万人;“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长9.5%,年均增加就业人数只有748万人,比“九五”时期少56万人。此外,就业弹性系数也处于下降状态。“九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为0.13,即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带动就业增长0.13个百分点。但到“十五”时期,平均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到0.11。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由“九五”时期的94万人,减少到“十五”时期的80万人。其中,2005年就业弹性系数仅为0.08,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增加量只有63万人。

  五大因素抑制高就业

  该负责人认为,经济高增长未带来高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城乡二元结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和就业结构变动等造成的。

  ——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了就业总规模的扩大。农民只要进行了一定时间的劳动,就算是就业了,尽管这种就业是不充分的,农村中绝大部分劳动力被统计到就业人员中。随着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转移,经济增长创造的相当一部分就业岗位由农村转移劳动力占有,而这些农村劳动力是带着“已就业”的身份实现转移的。目前,在城里的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这种“平移”的就业方式并不完全纳入城镇就业规模统计。

  ——经济结构的升级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使得经济增长吸纳劳动力的作用减弱。近年来,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大幅调整时期,资金密集型产业发展较快,相同资金带来的就业增长自然比过去减少。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中,投资和出口效应较大。由于投资的构成主要是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等,随着技术进步和资本含量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也会相应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是总就业弹性下降的直接原因。第一产业平均就业弹性系数,由“九五”时期的0.16变为“十五”时期的-0.16。而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仍较明显:二产就业弹性系数由“九五”时期的平均0.05,提高到“十五”时期的0.19;三产就业弹性系数由“九五”时期的0.35,提高到“十五”时期的0.37。这说明,二、三产业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仍较明显,由此可见,农业就业人员逐年减少、第一产业就业弹性系数下降导致总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企业改制、关闭破产使就业岗位减少。国有单位从1996年开始,就业岗位一直在减少。国有单位从业人员最多的1995年达11261万人,到2005年只有6488万人,减少了4773万人;集体单位从业人数也从1991年的3628万人减少到2005年的810万人,减少了2818万人。

  ——人才素质与市场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也影响了就业规模的扩大。

  经济与就业增长不同步可调节

  虽然有这么多的因素和困难,但这位负责人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现象,是可调节的。

  他认为,只要国家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再就业政策,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更加注重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扩大就业;积极支持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就业情况将会逐步改善。

  综合新华社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