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建同安湾大桥坍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0:19 东南快报

  昨日下午3时50分左右,在同安湾大桥工地施工中,发生一起模撑坍塌事故。据官方权威消息称,事故造成17人受伤,其中3人受重伤,伤员全部救出并及时送医院救治。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调查中。

  公开资料显示,同安湾大桥及两端连接线工程从去年3月正式开工,该工程是2005年厦门市建设重中之重的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达7.3亿元,预计今年9月25日前建成通车。

  事故发生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何立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昌平立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尽一切可能,全力抢救伤员;并立即查明情况,认真分析原因,举一反三,确保全市所有在建工程的施工安全。市委常委、秘书长徐模对事故处理提出明确要求,并协调有关部门作出部署。副市长潘世建率领市委副秘书长王纯民、市政府副秘书长阮耀国,以及市、区有关部门立即赶赴现场,组织指挥施救工作。120、119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抢救伤员。

  ■现场

  近20工人随塌桥滑下

  记者赶到同安湾大桥工地,在离事发桥面约400米远的桥墩下,一路上停满了警车、消防车,还有一辆120急救车在待命。

  在事发现场,被搜救出来的伤者已全被送往位于同安的厦门市第三医院,为排查是否还有人被压倒塌桥面下,警方封锁现场,搜救还在继续。

  据了解,15时58分,厦门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迅速调集三个消防队,9辆消防车,80多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救援。先期赶到的同安消防十二中队官兵迅速将最后一名被埋压在水泥、钢筋中的受伤民工救出。

  之前,闻讯赶来的其他工人也迅速展开了自救。

  17时许,消防队员确认事故现场没有人员被困后离开了。

  坍塌的桥面旁立着一牌子,上书“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公司同安湾大桥项目部”。倒塌的桥面约有30多米长,10多米宽,七八米高,整个塌方呈中间断裂凹陷,并压向两边整片整片地呈倾斜状态。

  一在离事发地隔两个桥墩施工的李姓工人称,事发时,他听到“轰”的一声巨响,跑过去一看,桥面已坍塌,现场一片混乱。

  站在同安湾大桥丙洲一端,记者看到,丙洲一端距翔安琼头端大桥主跨已近在咫尺。

  工人们告诉记者,两桥合龙的最近距离已不到100米,这一端大概还差四个桥跨大桥就接拢了,上面是要求今年10月底完成主体工程,进度要求较快。

  在医院,一来自仙游的严姓工人介绍,事发时,有近20个工人(包括混凝土班、钢筋班、木工班、钢管班等)在桥面上浇灌混凝土,有的桥面已浇灌30厘米厚混凝土,有的则还没浇灌,事发后,工人们掉了下来。

  

  ■经历

  一对夫妇

  惊悚瞬间

  一对来自贵州的夫妇未能幸免此劫,双双入院。事发时,夫妇俩同在桥面上施工,丈夫负责铺水泥,妻子则负责浇水。

  丈夫名叫杨友平,今年30岁,妻子名叫罗玉会,30多岁。

  在医院8楼神经科,记者见到了该对夫妇。杨头扎着纱布,背部、腿部都有乌青的淤痕;罗则鼻子嘴唇红肿,说不出话,肚子、脚部多处擦伤。

  杨介绍,他早上7点半左右开工浇灌混凝土,到临近中午11点休息,下午1点半又开工,没想再干了两小时,他刚走到该桥面的收缩缝旁,事故就发生了。

  “我还没反应是怎么回事,整个人就一直往下掉,背部砸向钢管,因桥面两旁没全部塌下,我被悬在了半空中,整个身子被一层层的钢管夹在里面,上下不得,只差没插进身子”,回忆起当初情景,杨仍心神不定地说道,我意识还清醒,不停地喊救命。

  杨的老乡路姓工人说,当时他在约100米远处施工,听到巨响后,和七八个老乡赶往现场,看到杨悬在半空中直喊救命,他们赶紧拿开钢管,沿着一层层的钢管层走向杨,并撬开困住杨身旁的钢筋,将他抬了下来。

  事发时,杨的妻子则被摔到了地面上,脸朝地摔下,碰到了钢管,很快被救出现场。

  牢记今天的伤痛

  建筑明天的名桥

  背对着记者,33岁的林政良表情痛苦。这位来自莆田的汉子说,这是他刚来厦门接的第一摊活,前后时间不到一个月。

  林政良回忆说,坍塌的同安湾大桥桥面是上午刚刚浇注过的,足足有30多米长,由于桥面是从后面塌下去的,当时很多人都背向着塌方处,桥上的工人可以说都毫无防备,全部都顺着10多米高的桥面滚了下来,还好当时他抓到了散落的钢筋条没有摔落地上。

  林政良说,由于伤势较轻,他挣扎着从钢筋丛爬了出来,此刻,他的一个莆田老乡还挂在钢架上,奄奄一息。

  对于受伤的造桥工人来说,抹平伤痛是需要时间的,但是越快越好;而对于施工单位、监管部门和社会大众来说,这种伤痛记忆却是越久越好。

  只有牢记伤痛的警示,才能在工程质量上进一步做到一丝不苟,确保公共安全。因为,在建的桥梁坍塌,所幸只造成了十数名建筑工人的受伤,而无人员伤亡,伤者也只是特定的施工工人;假如建成通车桥梁出现坍塌,危害的将是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后果也将更加不堪设想。

□本报记者 张志鹏 林晓琪 曾志铭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