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热议:谨防景点商家“诈略”调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2:41 大江网-江西日报

  报载,日前,一名北京游客在逛故宫时,被故宫内两家商店的人员以“只接待外宾”为由拒之门外。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都在千方百计搞促销、笑脸迎接八方客,为何这两家商店却把国内顾客拒之门外?原来,这两家商店的经营者认为,中国人对店里的物品知根知底,一般都不会购买,甚至还会把商品的真实价格告诉外国人,以致“破坏购买气氛”。

  欺诈国人和欺诈外国游客,本质上并无区别。问题是,一些旅游景点的商品欺诈行为究竟要到何时才能绝迹?

  笔者印象中,大约从市场经济一开始,一些旅游景点就出现了消费欺诈行为。一些附设在旅游景点的“精品商店”、“旅游商店”、“特色商店”,玩起了以次充好、价格虚高的骗人把戏,商品的价格欺诈、质量欺诈无所不在,让游人谈之色变、防不胜防。在商家和导游的“合谋”下,在导购、托儿的鼓动下,游客往往花了高价却购回劣次商品。

  按说,旅游景点的商品经营活动也属于工商、物价等部门的管理范畴。但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些地方旅游景点欺诈游客的现象却未得到有效治理?我想,这与旅游景点商品经营的垄断性有关,更与有关部门监管不严、查处不力分不开。

  这种欺诈游客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一些旅游景点商家的诚信度丧失殆尽。广大国内游客在反复上当受骗之后,熟悉了旅游景点商品经营的行情,并形成“敬而远之”的自我保护“抗体”。这无疑对旅游景点的商品经营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一些商家推出“中国人不得入内”的做法,把欺诈对象锁定外国游客,这既是欺诈游客不良行为的延续,也是一种无奈的“收缩战场”的策略。商家这样的“诈略”调整,无疑会将消费欺诈的恶名在国际范围内广为传播,最终免不了丢失国外游客消费市场,难逃市场经济规律的惩罚。中国游客被骗怕了,外国游客迟早也会被吓跑,这样,旅游景点的商品经营活动还能持续多久?这种以欺诈为特征的商品经营行为,最终导致的必将是市场的自我萎缩。这一问题当引起有关管理部门的警惕。(卢荻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